APP下载

自然博物馆开展农耕种植科普教育活动之我见

2020-12-07刘彩伶易晓煜史凤雪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8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农耕

刘彩伶 易晓煜 史凤雪

摘 要: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近些年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农耕科普教育活动,不仅积累了实践工作经验,也为今后开展趣味性系列农耕科普教育活动奠定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农耕;科普教育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自1987年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馆藏标本以反映吉林省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资源状况为主要特色,包括吉林省的动物、植物、古生物、岩石、矿物、土壤、人体标本等,兼有一定数量非吉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标本。馆内常设基本陈列主要有:反映长白山自然景观特色的“山之魂”“林之韵”;以突出馆藏标本为主的“鸟之灵”“兽之趣”;以展示珍贵化石、了解生命历程为主的“化石世界”等展览。进入21世纪以后,在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科学服务理念的影响下,自然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和动物、植物、古生物等系列科普课程。近些年来,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更是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实践性的科普教育活动,如长春市伊通河和左家等地的野外生物系列考察、农耕种植活动等。本文就以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农耕种植科普教育活动为例,谈一下开展此项活动的心得体会,同时也希望在此与自然博物馆的同行们进行交流和切磋。

1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开展农耕种植科普教育活动概述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厌倦了长期的都市化快节奏生活。为了满足人们与日俱增的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从2017年开始至2019年,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共开展了三次农耕种植科普教育活动。2017年的春季,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将主馆右侧鸽子房附近的近50平方米的坡地进行平整拓荒后,又在坡地下方修建了5个面积约10平方米的长方形水泥池子,池内填土以供种植使用。2017年在坡地和5个池子中分别种植了玉米、谷子、糜子、大豆等粮食作物,秋季喜获丰收;2018年在坡地上种了玉米,在5个水泥池子中分别种了西红柿、白菜、南瓜等蔬菜,秋季蔬菜收获颇丰;2019年在坡地上种了黏玉米、大豆及菜豆,在5个水泥池子里分别种植了土豆、辣椒、西红柿、茄子、黄姑娘五种茄科植物,秋季玉米、茄子和土豆收获较多,因夏季雨多地涝,西红柿、大豆、辣椒、黄姑娘收获较少。

2 三年农耕种植活动效果比较

2017年到2019年三年农耕种植活动的共同之处:在管理上,都是由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人员进行田间管理和组织活动;在种植作物的种类上,每年都种植了玉米和大豆;参加农耕种植活动的人员,都是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及QQ群内报名参加的长春市内各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

三年农耕种植活动的不同之处:首先每年种植活动的主题不同,2017年的主题是“五谷杂粮”,2018年的主题是“我是种菜小能手”,2019年的主题是“小小种植园”。其次是每年种植活动的内容不同,2017年活动中动手实践和专业人员在活动中介绍的内容都是围绕五谷杂粮的知识和意义;2018年活动中动手实践为学生和家长们亲手栽种菜苗,专业人员在活动中介绍的内容也都围绕蔬菜的种植等;2019年活动中,学生和家长们从亲手种下土豆、辣椒、玉米等作物后,几乎每周末都有除草活动,活动的同时还有专业人员介绍植物学解剖和茄科植物分类等植物科普知识。最后是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和人数不同,每年从播种到收获的几个月中,组织学生参加农耕种植活动的次数上,2019年是最多的,共计组织了17次,一年内参加的学生和家长人数近800人(表1)。

3 今后开展农耕种植活动的策略

总结2017年至2019年三年来吉林省自然博物馆开展农耕种植科普教育活动的感受和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这项学生和家长们喜爱的课外实践活动,应该从每年活动主题的选定、活动内容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保证田间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制定可行的农耕种植活动策略。

首先在每年活動主题的选定上,不仅要体现农耕的主题,还要有趣味性。从2017年的粮食作物到2018年的粮菜混种,再到2019年粮食作物和茄科蔬菜等的种植,每年的活动主题已开始将农耕种植与植物科属的分类和经济用途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今后形成系列趣味活动主题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活动内容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上,要密切结合春播、夏忙、秋收三个农耕的时期,合理制定活动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并根据每次的农耕活动内容介绍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如春播的时候可以通过萝卜、土豆等实物介绍一些植物根和茎的知识;夏忙季节玉米等作物展叶旺盛可介绍一些关于植物叶方面的知识,同时让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叶片结构;秋收季节可结合各类水果实物介绍植物果实的分类和特点,既学会了农耕又增长了植物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保证田间管理是确保农耕种植活动成功的关键。进入夏季以后会遇到雨水多或者干旱的情况,而此时也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自然博物馆必须要有会种田的专人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水分供应、及时铲除田间杂草和防旱除涝,才能使作物和菜苗等正常结果和成熟,保证农耕种植活动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曹默.浅谈博物馆教育中手工活动的教学设计—以中小学生的考古学普及教育为例[J].博物馆研究,2009(2):82-85.

[2]靳宝.浅析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设计[M]//北京博物馆学会.博物馆社会教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农耕
农耕感怀
农耕园里收获多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基于主题情景化的青少年科普教育与辅导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