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助力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探究

2020-12-07徐俊谊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高中语文微课

徐俊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微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品味意象,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可以细化教材知识点。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微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应了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趋势,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就在于“微”。微课的主题集中,内容精炼,往往是围绕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一篇文章的朗诵等教学环节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次,微课目标明确,知识点清晰,学生易于掌握。微课时间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确定时间,一般为5至10分钟左右,容易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奋度,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微课的这种特征正好满足诗歌内容深奥繁多,知识点相对独立的教学需求。

基于微课的这些特性,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利用微课助力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诗歌。

一、微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利用微课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教学里面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读。如果每一首名篇,教师都能够从节奏、重音、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名家朗诵并模仿朗诵,那么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进而能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当诵读诗歌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那么学生就已经爱上诗歌了。

比如诵读《春江花月夜》,笔者指导学生欣赏名家诵读后,让学生自行模仿诵读并制成微课,先在小组内部评比,由小组推荐最优者,再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PK,由全班同学评定第一名。这种形式跳出了时间、场地的限制,也不存在怯场的失常发挥,最胆小的学生也能参与进来。整个过程燃起了学生空前的诵读热情,也使很多学生爱上了诵读诗歌。

二、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利用微课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微课的制作简单,让学生自主制作预习的内容,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预习诗歌内容的时候,很多问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比如关于作者的简介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等等,让学生阅读资料、概括内容、制成简洁的微课,每首诗词由一个小组负责,每次新课轮流在课堂上展示。

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首诗的时候,学生课前预先了解辛弃疾被起用后又被降职的经过,便可很快地理解作者的忠心、隐忧及愤激之情。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既能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程中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微课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品味意象

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品味意象。品读诗歌离不开品味意象,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常见意象的内涵,就更有利于鉴赏诗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积累。

笔者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便把意象的积累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笔者先把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内容制成微课,从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的“酒人愁肠”、柳永的“都门帐饮无绪”等,引导学生把“酒”跟“愁”联系起来;再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把《声声慢》中的“秋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找出,一同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这种方法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中学生还联想到了更多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诗句,课堂气氛热烈,也使得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促使他们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更注重意象的积累。

四、微课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

利用微课体会诗歌情感。诗歌教学中,纯粹的讲解当然能诠释清楚诗歌的情感,但有时可能会稍显枯燥,使学生难以体会。利用微课,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则可以让学生更生动、更清晰、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情感。

在进行《燕歌行》的教学时,笔者把整首诗分成“出师”“战败”“被围”“死斗”四个层次,要求学生自行寻找每一层次相关的画面、视频和音乐,并制成微课形式,在寻找的过程当中学生已经对这些情感有一定的体悟,整合好之后学生自然而然能跟着微课的内容,从豪情壮志变得愤慨,继而面露悲伤,到最后感觉悲壮。不用过多细碎的分析,学生已从微课中形象的画面和感人的音乐体会到了整首诗的情感。

五、微课可以细化教材知识点

利用微课细化知识点,各个击破。高中诗歌鉴赏的知识繁多。比如,诗歌题材的分成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赠酬送别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戍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等等。诗歌形象又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语言又分为炼字、炼句、语言风格。此外,各种表达技巧、情感的分析等都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独立成章的教学。在平时讲授的过程中,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讲解,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再引导学生把平时零碎掌握的知识点加以整理,制成微课,方便巩固复习。

以炼字为例,在接触完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的日常教学案例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把这些词在诗词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常见的作用等一般规律以微课的形式来总结。同时以微课的形式用具体的实例来指导学生对炼字型题型的规范作答。笔者在解读《蜀相》时,便把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设置成一道炼字型的题目:请问“自”和“空”能否替换为“尽”和“皆”?为什么?引导学生对比着从解字、释句、析手法、答感情的步骤强化解题思维。

再以表达技巧为例,考点中的表现手法很多,只有在平时的授课中渗透进去,才不会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结成一团。这一点可以结合诗歌题材的分类来讲解。在讲到《扬州慢》这首词时,笔者先把怀古咏史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制成微课引导学生复习掌握,再结合《扬州慢》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行分析,学生很快就把怀古咏史诗中常用的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表达技巧找出来,并且把反衬、融情于景、拟人、借代、反问等都补充出来。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怀古咏史诗中如果出现写景的内容较多时还会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一一补充,师生共同完善之前的微课,学生兴致高昂,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诗歌这一块教学难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乐于接受的微课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文内容中来,自主地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爱上诗歌。

■参考文献

[1]姚润梅.试论“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 (01).

[2]宋秀婷.对高中语文微课教学高质生成的探讨[J].学周刊,2016(1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微课程下的山区中学合作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K11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高中语文微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中学诗歌教学陷入困境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