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南疆产业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020-12-07岳海峰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攻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产业兴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和纽带。十八大以来,新疆南疆地区纷纷发挥各自所长,利用自身优势,从农牧业、工业转型升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等多方面入手,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一、南疆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举措精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的关键举措,深入推进“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在补齐短板、精准施策、资金项目、政策保障、统筹力量、问题整改、防止返贫、扶志扶智、夯实基础上聚力攻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同时,非常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在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作用。

1.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升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喀什地区的“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农业发展思路,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林果业是喀什地区的支柱产业,喀什地区实施“一县一品”战略,延长产业链,打响“叶城核桃”、“莎车巴旦木”、“麦盖提灰枣”等一批各具优势的农业品牌,力争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格局。同时,在近郊乡镇大力推进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保护地蔬菜种植,满足市场需求。围绕优质、绿色农产品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高附加值的高端食品产业,促进农产品向高端、高附加值的现代食品方向发展。

2.坚持提档升级谋发展,让传统产业大放异彩。和田地区以传统的民族服装、艾德莱斯绸、地毯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更新等手段,传统产业在提档升级中规模逐渐扩大。在“优果”方面,核桃、红枣、葡萄产业均有明确的增产目标;在“强畜”方面,皮山县建1.6万余头规模种驴场,墨玉县、于田县共建两个5-10万余只规模种羊场,墨玉县、洛浦县、和田县、策勒县共建5个10-30万羽规模种鸽场。发展100万只多胎肉羊、6万头驴、350万羽鸽子、1000万只和田黑鸡场,不断促进和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渠道”进一步拓宽。

3.旅游富民成效凸显。克州阿克陶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注重发展旅游业促进脱贫攻坚,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旅游”的以产业发展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实现脱贫的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完成了柯尔克孜民族风情和文化小镇建设,通过旅游带动农家乐、牧家乐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全面完成了喀尔果勒农家乐建设项目,扎实推进阿图什市阿湖河谷风光旅游度假区项目,旅游富民成效凸显。

4.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阿克苏地区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为核心,做强棉纺、做大家纺、做优服装、补缺印染,推动形成纺、织、染、服装等全产业链发展;以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积极推动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发展;以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全力支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

二、南疆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截至2019年底累计脱贫292.3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4%降至1.24%,“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

1.欢歌再起“贫中之贫”展新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南疆当地贫困群众鼓起了腰包。2019年全区接待境内外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达到2.0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52.65亿元,分别增长41.6%和40.4%。援疆省市也在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中持续发力。南疆阿克蘇等地昔日卖难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借援疆之力通过电商课堂“触电上网”,化身脱贫攻坚的“利器”。

2.有家有业脱贫摘帽有盼头。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实施区域,“十三五”期间,南疆四地州搬迁贫困人口3.52万户13.95万人,占全区搬迁任务的87%。依托小城镇、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等安置的搬迁群众,不仅改善了住房条件,还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保障。目前,新疆易地扶贫搬迁已修建道路731公里、饮水管网1256公里、电网726公里,还配套修建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活动室等。新疆超过7.7万搬迁群众已实现稳定就业。

3.脚下有路凝心聚力奔小康。通过南疆四地州一大批涉及交通、水利、电力的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扩大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等途径,帮助逾12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通过就业培训、实名动态管理,探索出一条以政府主导为基础的有组织转移就业新机制,开启了转移就业、稳定就业、长期就业的新局面,使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实现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三、南疆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新疆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还有10个县未摘帽(分布在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559个村未出列、4.21万户16.58万人未脱贫,如何发挥乡村产业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1.面临的挑战

新疆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农村农业发展较为滞后。随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落地生根,新疆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距离内地比较成熟的市场较远,新疆本地的市场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农民的市场意识较弱等因素,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总的原则,需要我们立足于新疆区情,从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宜养则养,多方聚力培育市场,把乡村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2.对策建议

(1)政策方面。从自治区层面就乡村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疆乡村的产业布局,从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在政府投入的同时,激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分类指导,聚焦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和壮大特色种植养殖业、特色设施农业,支持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服务业等发展,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整合各方面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2)产业经营主体方面。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農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各方面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引导小农户积极发展有助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产业。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景区农区联动、特色项目消费拉动、城市乡村互动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变特色农业优势为旅游业发展优势。围绕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科学实施“旅游+特色城镇”产业发展项目,深度打造宜商宜游宜业宜居的特色小城镇。

(3)人才方面。一要千方百计吸引乡村产业人才。实施引导、鼓励、支持各类人才下乡服务计划,畅通人才到农村去干事创业的绿色通道。组织动员城市科研技术团队以及各类人才下乡服务,为乡村产业发展在规划设计、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二要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培训。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技能型产业人才成长需要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用好对口支援政策,启动高技能领军人才对口支援培训计划。三要探索培育农村产业工人队伍。以点带面,加快建设乡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民营企业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产业工人集聚之处,应充分发挥党组织、工青妇等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领导与组织协调作用,构建“党建带工建、青建、妇建,共同助力产业振兴”的发展格局。坚持持续提升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扎实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大力实施“赋能成长工程”,围绕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工实现由“产业工人”向“产业工匠”的转变,实现技能“质”的提升。四要激发乡村创新创业发展活力。通过灵活的政策扶持与发展方式,把乡村富余劳动力与广阔的市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乡土社会资源,激发乡村社会内生动力。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为大批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才等返乡创业发展,为“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夯实乡村产业振兴的社会基础。

(4)利益分配机制方面。一要完善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关注乡村产业组织形态新特点,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优化涉农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企业间分工合作的关系。引导民营企业在商业模式、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人才使用方式等方面创新,支持行业商会和区域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二要完善乡村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机制。统筹健全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让贫困人口多层次地融入产业发展,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发展,确保产业发展最大程度地惠及当地贫困人口。三要完善农户融入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机制。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并通过产业链形成吸收农民融入的利益联结机制。打破制约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藩篱,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起来。依法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效益。建立企业和农民、村党支部、村集体结成利益共同体,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由村党支部提供组织协调服务,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企业+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股权联盟合作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外部力量方面。利用新疆特有的19个省市对口援疆的重要力量,突出对口支援中的产业帮扶作用。促进对口支援省市与受援地深入开展优势互补型产业发展合作,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信息等方面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持续提升对口支援的产业扶贫效果。

四、南疆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积累了成功经验

1.加强党的领导,压实各地脱贫攻坚的责任。全区上下都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重要的政治任务。从自治区到地、县、乡、村这五级党组织和党委政府都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负第一责任,强化组织领导。

2.坚持目标标准,强化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把资金投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协调各方力量,调动资源和力量,确保脱贫攻坚的投入。

3.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精准到人,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七个一批”的扶贫措施。

4.实施“三个加大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到不愁吃、不愁穿,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住房有保障。

5.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国的“三位一体”是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新疆加了一个援疆扶贫,构成了“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作者简介:

岳海峰,新疆自治区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攻坚发展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
攻坚脱贫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