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路径

2020-12-07杨维林

时代人物 2020年2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杨维林

摘要: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标志着我国的扶贫任务将从绝对贫困向着相对贫困逐渐转变。基于此,需要健全与完善相对贫困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针线的有效衔接,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转型。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衔接路径

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所属的时间、内容以及机制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二者之间的根本目的却是一致的,即:实现两个百年基本奋斗目标,推进三农现代化建设。那么,如何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性,乡村振兴也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精准扶贫基础上的有序推进。

一、建立产业体系,助推产业扶贫向着产业振兴转变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指的是通过建立相对贫困人口长效机制,为生态与文化振兴、人才与组织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产业振兴作为我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的有力支撑,对于带动农村脱贫致富、提高经济收入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诚然,目前我国一大部分的产业体系不仅规模小、链条短且抵御市场地风险能力更是十分薄弱。因此,对现有的产业体系进行改造与升级早已势在必得。围绕农村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科技文化产业,建立与健全产业体系,助推产业扶贫向着产业振兴转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乡村振兴要在精准扶贫的正确指引下,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逐渐形成具有区域性特色特点的产业化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结构模式,健全与完善农业现代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与贫困农民建立更加稳定、更加坚固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多元化经营模式,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多元化经营模式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本途径,是农民增效和保收根本保障,更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农业的中的标准化与品牌化,从而占有和赢得市场。因此,要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制度,进而为实现土地流转和发现现代农业铺平道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村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但产业链条短、规模小,且低于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可以说,当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处于增产导向向着提质导向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加强人才建设,推动扶贫尖兵向着人才振兴转变

人才振兴也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管是精准脱贫还是乡村振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培育积极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都是最有效的办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将扶贫、扶智与扶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所在。可通过劳动力培训、实用技能培训等的方式,以精神鼓舞人、智慧带动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样一来,广大农民既有了“我要脱贫”的强烈愿望,又有了“我能脱贫”的坚定信念。因此,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有效衔接要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着力培养新农民、新农业而不懈努力。

加大培育本土人才力度。要充分挖掘本土人才优势,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机制,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优化和升级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党政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等的运行机制,着力提升本土人才的各项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持续推进农民职业化产业建设步伐,对农民进行多样化、差异化培养,鼓励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优化和实施。

积极引进人才,鼓励各类人才走向农村。吸引思路活、眼界宽的外地务工人员回到农村进行自主创业,带动其他村民进行创新创业,进而激发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下乡服务,欢迎高等院校、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乡村任职挂职,吸引企业家、学者、干部到乡下担任志愿者,实现乡村振兴。

制定高等院校毕业生乡村成长计划机制,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主动走进乡村基层参与支教、支农,打通高等院校毕业生服务乡村渠道,提供全方位保障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激发乡村人才的创造动力。

三、构建文明乡风,实现文化扶贫向着文化振兴转变

充分发挥文明在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努力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全面提高农村、农民文明程度。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构建文明乡风,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采取符合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的有效方式方法,加强对农民的爱国主义教育,运用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教育农民,用知识武装农民的头脑,整合乡规定民约,充分发挥典型村民示范效应,践行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重义守信的传统美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建设。

延伸乡村文化血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应当坚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特色,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可以与现代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此延伸乡村文化血脉。一方面,要依托和借助乡村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以特色古建筑、传统古村落等富含丰富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为主,开展好农村手工技艺、民俗文化活动等地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项目,增强农村、农民在对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促进文明与农村农业、生态旅游、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努力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力,将地域特色文化与产业文化元素农业的生产、加工、观光中,赋予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更多的文化内涵。

四、建设绿色农业,实现生态扶贫向着生态振兴转变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还离不开生态振兴,要结合现有的农村生态优势,让生态资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有利支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宜居和宜业的魅力乡村,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建设绿色农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路径,全面实现产业强、农民美、农村富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加大对山水、林田以及湖草的保护力度,制定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健全与完善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多样化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切实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以及引水条件,合理利用农村畜禽粪便,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农村绿水青山,实现生态扶贫向着生态振兴转变。绿水青山既是经济资源又是社会资源,因此要保留住独具特色的乡村味道和风貌,不断挖掘古村落中的历史、民俗等的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将自然景观逐渐转化为旅游观光,推进农村地区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以及科技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积极推进富有活力和健康养生的特色旅游乡村,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绿色农业体系。

五、机制体制衔接,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互融合

机制体制衔接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这两大战略落地的根本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借鉴在脱贫攻坚中的成功经验,健全与完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机制体制。

动员机制衔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有效衔接离不开外部支持和内生动力的双重支撑。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主体是政府部门,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在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发挥的市场主体功能。因此,为推进参与主体与动员机制之间的衔接,既要合理利用政府资源,又要充分体现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工作机制衔接。总结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在衔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树立既要扶贫又要扶智,既要输血又要造血的鉴定信念,进而将其转化为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健全与完善自上而下的脱贫责任机制,促使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主体明确责任,加强区域范围内扶贫工作的写作与规划,在以市场机制为正确下,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更加全面与开放。

具体措施衔接。借鉴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做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目标与自身禀赋充分融合。

机制体制衔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这两大战略中的机制体制是相通的,比如: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夯实乡村组织建设、改善乡村人才状况、优化乡村劳动结构等,这既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可以在这一基础上持续发展和创新。

六、通过政策衔接,实现“特惠”向着“普惠”转变

政策衔接是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路径的关键内容,2020年后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对于特别贫困的地区和人口的扶贫工作仍然不得怠慢。但仍然需要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健全的产业扶持以及相应的惠农政策,由精准扶贫的“特惠”向着乡村振兴的“普惠”不断转变。这就需要全面梳理现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政策,结合乡村地区实际需求,对这两大战略进行分类实施。将现有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目标、职业培训计划、产业扶贫措施,环境整治目的统统地都纳入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路径的政策中;继续沿用过渡期的扶贫政策,将专门针对农村地区的低保兜底以及医疗扶贫政策统一纳入城乡社保体系中,逐渐取消已经完成的政策措施,继续出台和颁发促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有效措施,确立新时期下相对贫困标准和衡量指标。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分阶段和分步骤实施完成的。具体的来说,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聚焦农村突出问题,保证高质量地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预期目标是当前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曹立.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理论视角,2020(01):125-127.

[2] 何邵辉.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78-83.

[3] 朱海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与路徑[J].理论视角,2019(09):145-148.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