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季型草坪褐斑病防治
2020-12-07曹涤环刘建武
曹涤环 刘建武
草坪褐斑病又名立枯丝核疫病,是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能造成草坪植株死亡,形成大面积秃斑,极大地破坏草坪景观。草坪褐斑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能侵染多种草坪草,其中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
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侵染草坪的叶鞘、茎,一般根部不受害或受害很轻。发病初期,染病叶片呈现水渍状,边缘呈红褐色,后期变成褐色。发病严重时,病叶或整个病茎基等处腐烂枯死,草坪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斑。清晨潮湿时,可见有菌丝。另外,在病害发生前12至24小时,可以闻到一股霉味,并持续到发病后。
发病条件
枯草层较厚的老草坪菌源量大,发病更重。该病的发生盛期主要在夏季,特别是当日间气温升至大约30℃,同时空气湿度很高(如降雨、有露、吐水或潮湿天气时),且夜间温度高于20℃时。另外,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田间郁闭、小气候湿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长、组织柔嫩、灌水不当和冻害等因素,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
选择种植抗病力强的坪草。不同草坪草种对褐斑病的抗性有差异,选用抗病力強的草种防病效果好。实践发现,午夜50%+猎狗5号30%+萨卡尼20%等,是防治草坪褐斑病的理想组合。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混合肥可以有效控制该病发生。大量施用可溶性氮肥会加重褐斑病的发生。单独施用磷、钾肥,无论用量大小,对该病的发生均无影响。单独施用尿素的草坪发病率高达33%。如果采用氮、磷、钾肥混合施用的方法,于春秋两季两次混合施肥,有利于控制该病的发生。
科学灌溉。草坪草的叶面湿度高易引发褐斑病的发生。因此,在管理中要尽量控制好草坪中的湿度,特别是减少叶面湿润的时间,灌水时一般宜采用“少次多量,早晨灌溉”的办法,一次灌水时做到浇深浇透,保持土壤水分,可以减少叶面湿润时间。清晨浇水有利于白天的水分蒸发,使叶面能尽快干爽。
修剪防病。在修剪时如果修剪口距地面太近,草坪易感染发病;若修剪口太高,又会增加修剪频率,使草坪造成伤口的机率增大,也会增加草坪感病的机会。所以修剪时一定要适度,一般春季留茬3厘米,夏季留茬5厘米,晚秋留茬8~10厘米。中等草坪春、夏、秋季留茬分别为4~4.5厘米、5厘米、8~10厘米。劣等草坪分别为5厘米以上、7~8厘米、10厘米。
药剂防治。草坪播种时实行土壤消毒,可每平方米草坪用土壤消毒散6克均匀施于土壤床面上,混土10厘米,然后播种,这样可以使病害发病率降低80%以上。修剪后结合喷药,在草坪修剪后,可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大面积草坪在该病发生时,可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如20%草病灵1号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0%杀毒矾600倍液等混合用药防治,一般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以保证草坪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