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事关生态强省建设大局
2020-12-07
9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事关生态强省建设大局。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如何?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强省建设?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湖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陈春华。
问:请您介绍一下湖南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
答: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包括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湖南省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丰茂,四季常青。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拥有5个森林类型、12个植被型组、23个植被型亚组、63个群组、143个群系,森林覆盖率59.9%。湿地生态系统分为江河、湖泊、沼泽湿地共三种类型。湖南省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拥有全球200个具有国际意义生态区的两个区,即武陵-雪峰山脉和南岭-罗霄山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跨北纬20度到30度典型亚热带5个纬度,被誉为全球同纬度地带最有价值的生态区。
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丰富,个体各异。湖南省现已公布记录野生脊椎动物1007,隶属5纲、44目、157科;维管束植物6137种,隶属于266科、1521属。湖南省林业部门主要保护两大类别,一是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林麝、麋鹿、东方白鹤、黑鹳、金雕、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21种;二是野生维管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南方红豆杉、资源冷杉、伯乐树(钟萼木)、珙桐、莼菜、绒毛皂荚等56种(不含湖南无野生分布仅有栽培的银杏、苏铁、厚朴等种)。
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单个物种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我省的湘南的藏酋候、湘西的猕猴为世界基因治疗、医药试验等主要试验动物。众多野生动植物的驯化、栽培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野生稻基因为杂交稻品种的研发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因信息。分布于我省的药用物种就有3078种,其中藻类5种,菌类88种,地衣9种,苔藓14种,蕨类219种,裸子植物36种,被子植物2707种。野生动物遗传多样性与畜牧业的发展最为紧密,野生动物的驯化繁殖,形成了许多品质优良的畜禽品種,如我省共有17个地方畜禽品种,其中的一些品种具有独特的珍贵的遗传特性,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畜禽遗传多样性。至今,湖南省还存一些畜禽的野生祖先。畜禽是由古代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是人类长期辛勤劳动的产物。保护家畜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保护畜禽多样性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问:湖南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如何?各有什么特征?
答:湖南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集中在六大区域。一是洞庭湖区域。洞庭湖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受关注的珍稀濒危鸟类保护优先区。该区域的麋鹿种群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洞庭湖区记录鸟类逾300种,其中小白额雁种群为全球最大越冬种群,近三年维持在1万多只左右。二是武陵山脉区域。该区域位列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和全国16个物种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该区域是中国种子植物三大特有现象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的核心地带。三是雪峰山脉区域。该区域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尤其是低海拔沟谷森林植被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是云豹、林麝、黑熊、黄腹角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四是南岭山脉区域。南岭为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分界线,也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线,是我国优先保护和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该区域是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区域,是安息香科植物的分布中心,为我国常绿阔叶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全球保存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亚热带原生型常绿阔叶林的地区之一。五是罗霄山脉区域。该区域以花岗岩地貌为主,还有部分丹霞地貌,处在我国东西向和南北向的过渡和转折地带,是亚洲东部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为我国常绿阔叶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全球保存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汇集有北半球湿润区的各类植被类型,保存有丰富的原始生物类群、中国特有种、第三纪孑遗种。六是衡山山脉区域。衡山为“五岳”之一。衡山区域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金钱松等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有金兰、独花兰等兰科植物21种。孑遗植物有绒毛皂荚、钟萼木、篦子三尖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灵猫等21种。
问: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主要开展了六项工作:
一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目前,湖南省人大颁布的涉林地方性法规15部,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涉林规章7部,覆盖森林和湿地两类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类物种。颁布实施了《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湖南省禁止猎捕野生动物通告》《湖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细则》等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规章,拟定了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行动计划》和《候鸟通道保护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二是着力构建管护体系。全省各级政府工作部门均成立了野生动植物管护专门机构,保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各国有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持续不断地开展了辖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保护工作。建立了一支由各相关专业专家组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团队。各林调院(队)、林科院(所)、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站)以及相关科研院校、企业为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恢复、科研等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三是科学实施就地迁地保护。截至2019年3月底,我省共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02个,总面积330.44万公顷(含重叠面积)。多层级多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成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阵地,保存了我省境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主要的生态系统和群落。林业科研院所、森林植物园和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动物园等迁地保护体系在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与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合理布局,为科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湿地建设工程、长(珠)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裸露山地绿化、退化防护林修复、退化湿地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近千亿元。有效地改善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进而改善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路径。
五是业务培训与执法监督并举。近年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强化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了一支有责任、有担当、有执行力的执法队伍。坚持日常执法监督和专项执法行动相结合,惩治违法犯罪和学法普法教育相结合,执法与普法并重,打防并举,有效遏制了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破坏栖息地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湖南省与全球环境基金(GEF)、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国际机构或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重点推进了洞庭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候鸟保护、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等工作,在展示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同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拓展到国际层面,扩大了影响力。
问: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哪些明显成效?
答:通过保护、恢复、修复和重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重要生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一是建立了以各类自然保护地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体系。全省代表性、典型性生态系统和95%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护地规模达到了国土面积的10%以上。形成了以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为主体的流域生态系统和重点生态系统保护体系。
二是建立了以森林植物园、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和生态动物园为主体的迁地保护体系,保存了全省典型性代表野生植物4800多种,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我国特有种黄腹角雉人工种群基地,突破了银杉、珙桐、长果安息香等一大批特有种、孑遗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
三是构建了生态服务体系。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体验等生态产品得到了拓展,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根据测算,五年来,湖南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1345.27亿元,增幅15.3%。
问: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
答: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人类不当活动导致少数物种濒危程度加剧或野外灭绝,生态系统失衡。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土地规划利用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和目标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导致物种生境片段化、破碎化、孤岛化,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生存食物不断减少,导致生物种群下降,少数物种野外灭绝。另一方面,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粗放利用、不规范利用等导致某些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濒危程度加剧。二是气候变化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近40年气温的变化基本上是冷暖交替,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呈现明显的上升状态,北旱南涝趋势明显。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2017年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都给湖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三是各类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退化。污染引起环境改变,导致一些生物丧失了生存的空间基础。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富集,食物链后端的生物难以存活,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四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功能降低。据调查,目前湖南已记录外来有害生物233种。这些外来物种对我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对本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五是全省没有开展过生物多样性普查,缺乏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数据。
问:下一步湖南将采取哪些更加有力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生态强省建设和绿色发展?
答:将主要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借鉴云南等省的做法,结合本省实际出台《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依法依规稳步推进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二是强化保护能力建设。建立湖南省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清单和湖南省野生植物原生地清单,明确保护管理责任。通过栖息地生境修复、种群繁育恢复和回归等措施,提升全省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的整体性、完整性和稳定性,全面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三是加强动态监测。建立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及时更新野生动植物资源状态。四是强化技术支撑。积极推进北斗导航、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应用。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支撑体系。五是注重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人类福祉提供服务。生物资源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强化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工作,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借助科普宣传平台,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活动,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氛围。
我们一定会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开创湖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着力推动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生态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