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研究
2020-12-07王进
王进
[摘要]文章对新人教版高中英语五册必修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它在中国文化呈现方式上具有几个优点:呈现方式丰富,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上分配合理,注重文化对比。不足之处包括:文化领域涉及面窄,探讨较浅显,内容组织不够系统化。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习、自省的机会,从而把中国文化真正渗透到认知当中。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高中英语教材;英语教学
一、引言
文化在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都要引起重视。然而,如今外语教学对于母语文化的涉及面不容乐观。虽然国内的英语学习者与日俱增,但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涉及面远远小于目的语(英语)文化。国内的英语教材和课堂中,鲜有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输入,许多英语学习者继而由于缺失汉语文化而无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这种现象被称作“中国文化失语”。对此,大部分研究聚焦大学教材(赵勇,郑树棠,2006),而鲜有涉及高中教--材。高中是学生比较系统习得英语语言技能以及发展文化思维的最系统全面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材也举足轻重。文化的传递与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教学在长期的累积过程中,也应该成为传递本国文化的一个良好媒介。罗颖德(2005)认为中国文化内容在英语教材中有存在的必要性,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理解和弘扬中国文化的能力。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至必修五。这套教材具有非常明显的典型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这套必修教材在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及分布,并提出改善建议。
二、教材分析的理论框架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文化”一词定义各不相同。本文选取的“文化”定义基于《现代汉语词典》:“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于物质以及精神的创造。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也极为重要。学好外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
本文对于文化种类的分布,依据Muriel Saville Troike的标准一一“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罗列”共分为“General”等20个大项。改革开放使英语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文化阵痛。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单一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维系与传播,从而导致英语教学中出现单向性地导入目的语文化,片面地理解和吸收目的语文化,而对母语文化鲜有涉及。中国学生因而变得不知如何用目的语去表达本国文化。南京大学教授从丛(2000)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文化失語”。于艳华(2010)认为:“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受制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英语教学一直过多关注语音、语法、词汇及句子成分等的训l练,对感知语言背后最为重要的文化的能力和敏感性忽视殆尽,母语文化的教学甚至已被挤压到了边缘和尴尬的境地,因此渐渐地走向失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大意义:“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了解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和“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课标提出在培养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应用目标语文化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比中外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理解的能力;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祖国意识。
三、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与分布的分析
1.中国文化内容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至必修五虽然涵盖众多话题,但是潜在地、有指向性地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的话题范围。因此,本文从涉及中国文化的话题出发,统计其在教材中的比重。相比而言,中国文化较英语文化少太多。每册教材的编排涉及“Warming up”等十四个部分。本文根据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与分析需要,主要从三个范畴对它们进行分析,即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和其余部分。
中国的英语教师和学生在对于教材的处理上,着重点放在阅读部分,因此从统计数据来看,75篇文本中,共有9篇涉及中国文化——Book 1,Unit 3,4;Book 2,Unit 4;Book 3,Unit 1,4,5;Book 4,Unit 1,2;Book 5,Unit 1。而西方文化涉及篇幅占32篇,其中的差距不容小觑,中国文化所占比重太少。
2.中国文化分布
英语教材中不仅要体现中国文化,在内容的布局上也要相得益彰,在涉及的广度上要有一定的体现。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部分共九个一一construction,famous peopl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communication,cultu ralprotection,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geography,pets andother animaIs.1iterature
按照听、说、读、写四种英语基本技能来划分,中国文化在各项技能中的比例,听力材料占的比重最少,仅为6 7%(图1)。阅读和听力作为语言输入的两个主要方面,图1所呈现的比重明显较“说和写”少,这样比例的安排并不是十分科学。插图(Insert Pictures)能够从视觉上唤起目的语学习者的背景图式,因此在百分比中明显占优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Leaming tip,Reading for fun与Project这三个部分经常被忽略,但它们也涉及中国文化,占比分别为4%,4%和8%。
Leaning邯指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建议与学习窍门,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这点符合新课标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五册必修教材中,每个单元一个Leamingtip,共计25个。例如必修二第二单元的Leaning邯要求学生研究自己家乡的历史并翻译成英语与同学们分享,这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本地文化意识有很好的刺激作用。每单元的Reading for fun也是阅读材料,篇章短小精悍,文体多样(往往是名人名言、俚语、俗语以及短诗等),侧重趣味英语,然而师生教学过程中较少涉及。该部分内容绝大部分涉及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作品,仅有4%源自中国文化。Project也是每单元一个,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仅有两个Project涉及中国文化,一个要求学生调查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另一个要求比较中国城市与西方国家城市的异同。
从图2中看出,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分布也不均匀。必修一至必修四涉及具体的中国文化,在阅读篇章上,必修五完全没有涉及,而必修四涉及中国文化最多。从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分布来看,输入部分的听与读,必修一至必修四都有部分涉及,而必修三在这两方面所占比重最大,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不但占一定比例,且分布比较均匀。必修四在读和说两方面占比重很大,而听和写所占不多。必修二虽然较平均地涉及了听、说、读、写,但是所占比重较低。
四、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与分布的优缺点
优点方面,首先,这套教材呈现中国文化的方式多样,文化体现在各个教学部分。在呈现文化的形式上,文字与图像多个模态并存,达到多方位的启发效果。一定量的插图能唤醒学生的已有背景知识,根据课标,文化呈现的方式越多,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动机越强。
其次,这套教材在英语语言输入与输出上也较均衡。学生不但在消化中国文化知识上有所得,在说和写的输出上也会逐渐增多增效。这对学生综合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在呈现中国文化的同时,这套教材通常以西方文化作为比较对象,学生在输出过程中,能通过比较不同文化,最终实现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例如必修三第三单元,文本比较了中国的春节和端午节与西方的复活节和哥伦布日,要求学生比较中西方节日之间的异同点,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输出。必修三第五单元要求学生对比中国的一个城市与加拿大的伊魁特(Iqualuit)城。该单元的Talking环节,也要求学生就提供的中国与加拿大地图,对比两个国家的异同。必修四第一单元的Talking部分要求学生就中国的花木兰与圣女贞德进行比较。必修四第四单元的Listening,Speaking和WritingTask部分都要求学生对中西方的身势语做比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综合而言,这套教材在跨文化比较与对比方面,都很细致。
缺点方面,首先,中国文化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涵盖范围比较有限。这套教材只涉及建筑、名人、人际关系、交际、文化保护、假期与节日、地理、动物以及文学等九个方面。看似范围较广,但是真正涉及深层次思考的文化领域还十分匮乏。这容易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其深入思考、内涵挖掘并没有实质性的启发。
其次,教材里中国文化的内容多局限于事实、现象等的描述与陈述。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涉及的活动比较多,例如学生被要求就气候、人口数量等简单差异进行讨论,而事实上这些都没有很强的可讨论性。中国学生本身具有对本国文化的基本认识,长期浅显的问题无法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再次,五本必修教材对中國文化内容的布局并不合理。每本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单元之间的联系性不紧密。例如必修一第一单元要求学生针对中西方人们对于友谊观点进行讨论,之后的所有单元均不再涉及该话题,没有达到一种一脉相承的关系。
五、建议
文章中的数据体现出中国文化在这套教材中的内容分布以及布局安排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材的编写应更具系统性与合理性。在文化领域话题的布置上,应该纵向循序渐进地体现在这五本必修教材中,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每本教材应该有个主要文化讨论中心,每个单元结束时有一个特定的文化Discussion部分,作为常规的教学任务出现。例如,可在必修一涉及饮食、风俗传统等话题,之后涉及历史、宗教、文学等。且这些由易到难的话题要有相关性,在每次讨论新的文化话题时,可以让学生回想起以前出现过的话题,进行综合整理与内化。每个单元的词汇表中应增加相应的文化词汇,供学生进行各项输入输出活动。比如某个模块的文化主题饮食,相应的词汇如馒头steamedbread、春卷spring roll、油条fried bread stick、豆浆soybeanmilk等应出现在词汇表里。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词汇,仅凭warming up里补充的词汇远远不够。练习的内容也要涵盖对应模块学习的文化内容。这套教材中的Learn,ng aboutLanguage,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和Using Structures三部分中各有325个练习,教材编写者应从这一部分入手,增加文化知识在练习中的比重。这套教材的练习主要针对语言知识学习,因此应合理地把文化知识整合其中,更加充分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减少纯粹考查字词短语的练习。而且,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熟悉度很高,对应的练习加入中国文化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语境中更好地掌握要求的字词、短语、语法等。
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机会。教师在设计课堂以及提问环节时,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深层次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在输出时产生火花与有亮点的思维成果。在这套教材中,问题的设置可以不局限于基本的“what,when,who,where和which”,要更多地去挖掘“why与how”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每一个模块教学中,可以在英语课堂开始的5分钟里,设立每桌或者每个小组就已经学过的单元模块中涉及的中国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演讲。这么做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胆识,而且能在知识消化与内化中达到—种共赢。
六、结语
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外语,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合理高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外语以及中外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新人教版高中英语的五本必修教材,内容涵盖面广泛,多个语篇涉及跨文化交际,体现了教材的国际性和民族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主要研究这套教材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通过统计和数据分析,剖析该套教材中中国文化教学内容的比例与分布,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教材比较注重中国文化的渗透,占一定比重,但比重过小;第二,教材中的文化涉及面比较广泛,涵盖了九个部分,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中国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但中国文化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与系统性;第三,该教材介绍中国文化时并没有深入探讨,供学生讨论与思考的问题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综上,笔者提出两条建议:第一,中国文化的内容比重以及布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中英跨文化交际的思维碰撞,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文化教学的目的并非要让学习者变得越来越。外国化”,而是要通过学习“跨文化对话”让学习者具备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做到母语文化与第二文化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