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网师”的不解情缘

2020-12-07张晓军

江西教育B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讲座课堂教师

张晓军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教师以自我需求为导向、自主发展为主要方式、自觉发展为动力源泉的“自专业”时代已经来临,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新教师要有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我认为那就是不断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80后教师,我很庆幸,我曾被网络甜蜜地“撞”了一下腰,这一撞便成就了我与网络的不解之缘。

一、接纳与拥抱“互联网+”时代

成为教师时日不短,虽然自认为比较合格,每天都很用心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但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状态,至于原因,说不清楚。也许教师的工作性质就这样,我总是在想,如果还要继续重复这样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工作状态不去改变的话,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不是也将会失去色彩呢?说实在的,最初我对网络的了解只限于QQ的聊天功能和为了完成公式化的论文写作而去拜访“度娘”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用,有时甚至会对网络的一些负面消息保持天然的警惕。但是,个人的不接触并不能阻止“互联网+”时代的大踏步前进。

网络给了我另一个成长空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个专家在网上的讲座,主题和阅读有关,具体内容已经模糊,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我居然一动不动,边听边记,格外投入。这让我陷入沉思,原來阅读居然能够改变一个人。后来我知道了这位教师是一个有名的“网师”,这是我所知道形容教师的第二个称呼,心里觉得“网师”特别厉害、特别牛气。也是从听那次讲座开始,我便走上了阅读之路,阅读让我开拓了思维,丰富了感情,增强了认识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当然,我还会在网络上听更多的专家授课,也在跟“网师”的学习过程中,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体会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先后报名网上的课程“教师职业道德”“小学生心理学”“如何提高教师写作能力”等的学习。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平台,这不得不说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丰富的资源财富。

网络给了我别样的体验经历。对于网络的喜爱日渐剧增,不单单是网络给了我强大的信息量,还因为网络给了我不同的体验经历。还记得第一次在网络里用语音给大家分享时的那种忐忑的心情,还记得第一次在网络里组织大家一起跳那个“海草舞”的情景,还记得在网络里给孩子们录制故事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不得不说是网络时代让我多了这些体验。

网络让我结识了很多名师。因为网络,我认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名师,也从各位名师身上汲取了更多的营养,而这些营养就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使我不断地朝着自己喜欢的样子生长。还记得2019年的“第五届教育行走”项目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我们见面已不再陌生,因为网络早已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彼此的交谈更加自然融洽,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还成立了成长共同体——“梦想团队”,我们抱团取暖,抱团成长。为了更好地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我们还拟定了共读书单,在群里共读共写,一起到各地参加教育活动,一起交流教育与成长的幸福和困惑。

二、开启我的3.0“网师”之旅

随着网络学习的日益深入,我对“网师”越来越憧憬,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网师”,这让我除了守住自己班级的教学之外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当然也能使我所教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另一种新鲜感。

初次尝试当“网师”的感觉——惊喜。还记得第一次在网络上讲课是给全国的班主任教师做一个班主任方面的分享。接到这个任务时,十分惊喜,盼了好久的“网师”终于可以实现了,所以当时马上就答应了下来,赶紧把自己的经验整理成文字。我记得当时讲座名是《走进学生的N种方法》,由于连续几天的感冒,始终不见好转,所以整个讲座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进行着,还好屏幕对面的教师们都非常包容,时不时地在讨论区里给我鼓励。一个半小时的分享结束后,教师们反响都很不错,我当时立马就来了精神,病也好了一大半,在微信群里和他们交流到很晚,那次也是我真切地能够感受到“网师”这个名词的美好。

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网师”——赋能。如果说第一次“网师”的体验是惊喜的话,那么自从我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网师”之后,我的感觉就是“赋能”。

我一直在关注各种信息,不断地积攒着自己的能量。终于在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互加计划”,开始关注网络课堂。后来我走进了在网络上做公益课程的“彩虹花和阅汇”,从此便结下了与“网师”的情缘。刚开始我作为网络讲师的助教,课前在网络上对全国参与上课的班级组织教学,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以及优秀作品加以讲评。刚开始面对网络时,我这个有着20年教龄的教师,也是高度紧张了好一阵子。因为即使你不能真切地看到听课的学生,可他们就是那样真实地坐在屏幕前看着你。但是越承担,越成长。慢慢地我成了“网络援疆小胡杨”双师课堂的一名讲师,而且同时还承担着“中国梦讲给孩子听”的工作,在给全国各地的学生讲课的时候,当我把我的能量传递给屏幕前的学生的时候,当我给知识贫乏、经验尚缺的教师们在网络上进行教研培训的时候,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赋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在2020年这个寒假里,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来袭,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网师”这个词突然就变得很普遍了,因为我们每一个现实中的教师都成了“网师”。有了自己之前当“网师”的经历,在这一次“停课不停学”中,我给予教师们一些技术上的指导,和教师交流什么样的软件在录制微课的时候更方便,以及在直播的课前、课中、课后,我们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等等。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一定要学会转型,我们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我们要走向万物、走向开放、走向接纳。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网师”呢?

我们一定要有勇气,不要怕失败。比如这一次全民都在上网课,教师们都在当“网师”,接受新鲜事物,一节课不成功,那么我们就进行第二节课的磨合,甚至更多节课,在不断的尝试中,“网师”之路会越来越顺畅。

我们的业务水平要过硬,操作的技术也要过硬。要抓住每一个知识点,并能够将知识点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每一个学生。要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要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要做到“目中无人”,但心中有人。网络就是我们的新课堂,就是我们的新阵地,要时刻能够掌控屏幕对面的学生的情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的思路随着你走。

上课之前要学会与学生互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并不是冷冰冰的。教师不能一上来就讲课,不能单向地给学生输出,一定要学会互动。

一定要进行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可以在微信群、QQ群,或者小打卡里倾听学生的一些反馈。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学相长也是一件乐事。

日本专家大松博文说:“一个没有任何个性的人,只能做出一般的产品。只有在工作中发挥个性,才有新的点子,找出新的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更利于教师凸显自己的个性,明确自己存在的理由,从而获得幸福感。从与“网师”结缘到成为一名“网师”,实现了我的个性化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讲座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