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0-12-07杨飞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质量策略研究改革

杨飞

[摘  要]课程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如何有效提升课程质量是关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三教”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车辆与驾驶人管理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角度对提升课程质量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三教”改革  课程质量  策略研究

“三教”改革的背景和内涵

2019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元年,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颁布,3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出台,4月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由此可以看到,对于职业教育,党和国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红利,旨在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其中“三教”改革是整个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落实“职教二十条”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双高”计划的重要保障,是提升職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载体,教法是核心,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涉及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基本问题,因此“三教”是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

“职教二十条”的实施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根本保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三教改革”则是职教二十条着力推动的四项改革之首,可谓直中职业教育改革的要害。

车辆与驾驶人管理课程的现状

1.课程性质及特点

车辆与驾驶人管理是公安交通管理三大业务内容之一,因此车辆与驾驶人管理课程是交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围绕机动车三大基本管理制度以及驾驶证的申领和使用展开。通过授课和学习,要求学生熟知我国车辆与驾驶人管理各项法规、政策和标准;熟练掌握围绕车辆注册和驾驶证核发衍生出的各类业务办理程序及要求;具有识别和鉴别车辆牌证和驾驶证真伪的能力;熟练掌握车辆查验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从而满足基层车管所的岗位能力需求。

车驾管业务是交通管理的源头,是保障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交通警察打击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随着各类国家标准的不断修订和更新,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及时更新的要求;随着违法分子违法手段的不断创新,对学生掌握查验和检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的与日俱增,对学生无缝对接岗位能力,熟练处理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车驾管业务具有业务种类繁多、政策性强、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社会服务性强的典型特点,因此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更新慢,过于陈旧,无法对接岗位需求

正如上文所述,车辆与驾驶人管理是一门政策性和时效性很强的课程。仅就车辆管理业务而言,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令有12项之多,且为了适应新形势,很多国标、行标、部令在不断修订和调整。以机动车查验岗位为例,作为车驾管业务中最难且最重要的岗位之一,查验员开展机动车查验工作必须严格、完全按照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操作。而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自2008至2019年就先后修订了4次,其中2013年1月9日仅发布并实施一年半,2014年9月就发布了新修订的标准。

目前执行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GA801—2019,于2019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和内容,也许还没走上工作岗位,甚至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淘汰,无法对接岗位需求。然而,教材的编写、出版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因此在以教材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无法对接岗位能力和需求的显著弊端。

(2)缺乏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车辆与驾驶人管理课程涉及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操作性。以车辆管理中的车辆查验岗位为例,需要的设备小至轮胎花纹测量尺、铅锤、透光率计、内窥镜,大到实验车辆、专用场地、警用OBD等,就车辆安全性能检测而言,学校不可能投资建设一个模拟检测线。而对于驾驶人管理业务,实务中驾驶人考试的组织是核心内容,目前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和方法(GA1027—2017)的要求,全部采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系统,而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为一门课专门购买和建设该系统。

在授课过程中,虽然授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实训项目,但受实训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师只能选择简单的实训项目开展实训活动,比如利用校内教职工停车场、校车,通过购买钢卷尺、轮胎花纹测量尺、车架拓印纸等组织车辆类型签注、拓印VIN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人工外检等实训活动。此类实训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但因场地、设施、测量工具的不专业不规范,也会导致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师没有实战经历,教学中“捉襟见肘”

车驾管工作是交通管理的前沿阵地,是打击违法犯罪、保证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建立纪律意识,树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职业操守。然而现实情况是,违法犯罪分子极其狡猾、手法极其专业、手段极其隐晦,各种违法手段层出不穷。这些具体案例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接触到,授课教师所谓的案例讲授往往只能通过新闻事件体现,相当于转述,早已没有了案例本身的原汁原味,同时,教师不是案件侦破人,在讲授案件侦破中,实在是“捉襟见肘”。

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质量提升策略

1.多举措打造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学团队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专业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改革是整个“三教”改革的根本。就车辆与驾驶人管理课程现状来说,一名高校应届毕业生来源的教师,无法与具有国家高级查验员资格的民警相提并论。而民警又因其工作任务繁重,无法承担整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考虑引进为专职教师,则更是受到学历等诸多硬性条件的限制。

此次“职教二十条”的颁布实施,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创造了可行条件。“职教二十条”第12条中明确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1)聘请兼职教官,负责实训项目的设计、教学组织和评价

针对现有教师缺乏实践经历,无法有效开展实训教学,而在职警官日常任务繁重,无法承担完整课程教学的现状,通过聘请高级查验员或中级查验员当兼职教官,开展“专兼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专职教师承担理论部分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官设计实训项目、组织实训活动、进行实训评价。在此过程中,专职教师可充当助理教官身份进行辅助和观摩。这种专兼结合的模式既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规范性,也让实训项目真正贴近实战,对接了岗位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

(2)成立不少于3人的教学团队,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

单兵作战有着致命的缺点,课程标准等教学指导性文件成了“个人”标准,且课程的组织、教学的开展、项目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均由一人“说了算”,有可能造成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规避自己不擅长的专业内容,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因此,课程必须形成固定的不少于3人的教学团队,集体制定课程标准、研讨商榷教学项目、制定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为保证课程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车驾管业务以车辆管理和驾驶人管理为两条主线,车辆管理业务中,以车辆查验为核心技术岗位,有对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驾驶人管理中最重要的驾驶人考试的组织也有相应的考试员职业资格证。作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鼓励和组织教师积极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双师”型教师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为深入企业,畅通实践渠道创造了条件。

(3)教师实践轮训制度化、常态化

职业资格证书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以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考核为主,但即使专业教师获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果后续实践不能跟进,那仍旧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所以必须将行业实践锻炼纳入正轨,落实到位。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和实践轮训制度,保证教学团队成员每年至少有一人有不少于一个月的行业实践经历,以保证对行业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掌握,满足课程时效性强、政策性高的要求和特点。

2.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立体教材

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决定了“教什么”这个核心问题,“教什么”又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什么”,因此教材的质量对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针对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课程教材内容陈旧过时的现状,“职教二十条”为我们指明了教材建设的标准和方向: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具体而言,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教材的内容

职业院校的教材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职业但又应高于职业。随着汽车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新能源汽车的不断研发和推广、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公安部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实务部门中车辆与驾驶人管理业务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有了颠覆性的改变,而这些新内容都是已出版的在用教材所缺乏的。因此职业院校的教材必须跟上行业变化,教材内容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前沿。

(2)教材的形式

现代行业发展变化之快,即使是按照“职教二十条”的要求,每3年修订1次教材,也不能确保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与行业更新相匹配,而且高质量的教材从筹划、编写再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这让教材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变成了“理想”。车辆与驾驶人管理授课教师2018年参与浙江省公安厅车辆与驾驶人管理教材编写,19年交付出版社,目前正在印刷出版中。然而机动车管理业务中的两个重要依据,《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和《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分别于2019年下半年发布,于2019年9月1日和2020年3月正式实施。正因如此,“职教二十条”提出,高职院校教材应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教师可通过活页式和工作手册式的方式及时调整教材内容,便于随时将新的学习内容补充到教材中,将旧的、过时的内容及时从教材中拿掉。

(3)教材的信息化要求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打破了传统教科书模式,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新鲜性,但仍无法满足形象、直观、立体、生动的要求。以车辆与驾驶员管理课程中违规产品上报以及公告查询与比对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因为没有警用查验智能终端的现场演示和操作,即使教材图文并茂,学生还是难以掌握和消化。如果在教材中配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如采用“纸质教材+二维码”的形式,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民警在岗位上的具体操作小视频,一目了然、形象直观,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学习效果,一方面可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客观现状。

3.创新“混合多元”教学模式

教法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决定了“怎么教”这个关键问题,因此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程质量。教法的改革应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职教二十条”开篇直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然而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教师仍将职业教育视为简化了的普通教育,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授模式,造成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不买账的尴尬局面。

(1)持续深入开展“情境”教学、“项目”教学

岗位职业技能主要是通过工作过程的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的,在职业教育教法改革中应牢固树立“做中教、做中学”的基本思路。在车辆与驾驶员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现有教学条件,教师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比如讲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业务教学模块,教师将不同准驾车型、2004版驾驶证、2008版驾驶证以及专门搜集的假证带至课堂,让学生通过比对、观察,掌握驾驶证的真伪识别,掌握这一岗位职业基本技能。在机动车新车注册登记教学项目中,教师将私人购车资料带至课堂,让学生模拟掌握资料审核,并以教师的私家车为实验车辆,开展车架号拓印实训,对接岗位能力需求。针对车辆安全性能检测,教师通过联系长安大学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檢测线工作人员带领和指导下,亲自下地沟开展机动车底盘等检测项目的检测实训。

(2)以教学比赛为契机,全力推进教法改革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推动课堂信息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18年调整后的教学能力大赛以及陕西省2019年举行的首届课堂创新大赛等赛事更是注重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设计能力,实施项目式教学能力,这正与“三教”改革在服务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理念形成了高度契合。教师可以以国家、省级各类教学比赛为契机,领悟比赛精神、认真打磨课程,以赛促教,不断摸索教法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19-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何文明.把“三教”改革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J],江苏教育,2019(67):37-38.

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课程质量策略研究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微电子工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进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闭环控制”原理的课程质量保障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改革创新(二)
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