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枇杷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残留分析方法的探讨

2020-12-07张亮付岩王全胜凌淑萍胡晨雷陈红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甲环唑苯醚多菌灵

张亮,付岩,王全胜,凌淑萍,胡晨雷,陈红霞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等[1],原产于中国东南部,如今长江以南地区均有种植。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多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2-3]。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再加上枇杷成熟期恰逢一年中新鲜水果匮乏季节,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厚爱。浙江地区的枇杷一般在5月成熟,恰逢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病害极易发生,为保证枇杷的产量和品质,不可避免的要使用苯醚甲环唑及多菌灵等杀菌剂,这也给枇杷的食用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能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4-6]。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可通过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能有效防治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7-9]。

目前,我国关于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10-14]、气象色谱法[15-19]、高效液相色谱法[20-24]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5-30]等,但鲜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枇杷中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研究报道,也未见有关其贮藏稳定性的报道。本研究建立采用U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枇杷中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残留量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定性定量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并对其在枇杷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研究,以期为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在枇杷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分析方法和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乙腈、甲酸为色谱纯,无水硫酸镁为分析纯;PSA填料40~63 μm,购于安普公司;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标准品浓度均为100 μg·mL-1,均购自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LC-MS/MS(Waters),备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 (2.1 mm×100 mm,1.7 μm)柱;恒温振荡器(IKA KS4000ic),高速离心机(Sigma 3K15),旋涡混合器(IKA GENIUS3),电子天平(MettlerQuintix124)。

1.2 样品前处理

称取匀浆后的枇杷样品5 g(精确至0.01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0 mL乙腈,以350 r·min-1振荡提取30 min后,加入5 g氯化钠剧烈震荡1 min,再以9 500 r·min-1离心3 min,吸取2 mL上清液于装有150 mg PSA和300 mg无水硫酸镁的5 mL塑料离心管中,漩涡振摇1 min,9 500 r·min-1离心3 min。吸取净化上清液1.0 mL至另一试管中,并加入1.0 mL 0.1%甲酸溶液混合均匀,过0.22 μm滤膜后供LC-MS/MS测定。

1.3 标准液配制

分别吸取100 μL浓度为100 mg·L-1的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标准品,用色谱纯乙腈稀释成10 mg·L-1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分别吸取10 μL浓度为100 mg·L-1的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标准溶液,用枇杷空白基质液和0.1%甲酸溶液(5∶5,V∶V)逐级稀释成1.000、0.500、0.100、0.050、0.010、0.005、0.001 mg·L-1的基质标准工作液。

1.4 检测条件

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A)和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0~1.0 min,维持50%B;1.0~2.0 min,50%B线性变化至80%B;2.0~4.00 min,维持80%B,4.00~4.10 min,80%B线性变化至50%B;4.10~5.00 min,维持50%B。色谱柱柱温35 ℃,样品室温度10 ℃,流速为0.3 mL·min-1,进样体积10 μL。

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分析,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电离模式(ESI+),电离电压2.50 kV,去溶剂气(N2)流速1 000 L·h-1,锥孔气流速50 L·h-1,源温150 ℃,雾化温度500 ℃。苯醚甲环唑母离子406.10m/z,子离子分别为337.00m/z和251.00m/z(定量离子),驻留时间为0.081 s,锥孔电压为40 V,碰撞电压分别为13和22 eV;多菌灵母离子191.97m/z,子离子分别为132.00m/z和159.93m/z(定量离子),驻留时间为0.081 s,锥孔电压为24 V,碰撞电压分别为283和18 eV。

1.5 贮藏稳定性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灵敏度

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在0.001~1.0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 028 747X+3 038,r=0.999 7(苯醚甲环唑);Y=421 355X+4 900,r=0.994 8(多菌灵)。根据标准曲线最低浓度0.001 mg·L-1,进样体积10 μL,计算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最小检出量均为1.0×10-11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mg·L-1。

2.2 添加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

表1表明,在0.005、0.100、0.500、1.000、6.000 mg·kg-1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在枇杷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108%,多菌灵在枇杷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105%,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n=5),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其典型色谱图(图1)显示,添加水平为0.5 mg·kg-1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保留时间分别在3.06和0.81 min左右。

表1 枇杷中农药的添加回收率

图1 枇杷样品添加两种杀菌剂的典型色谱图

2.3 贮藏稳定性

表2表明,在枇杷基质中,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30 d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11%和4%,90 d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16%和6%,180 d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20%和9%。由此可见,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在枇杷样品中的贮藏稳定性至少为180 d。

表2 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在枇杷基质中贮藏的稳定性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在QuEChERS方法基础上,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枇杷中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残留分析方法,在0.001~1.0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4 8,最小检出量均为1.0×10-11g,在0.005~6.000 mg·kg-1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在枇杷中的回收率为77%~108%和87%~105%,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可为枇杷中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残留的检测提供方法依据。通过贮藏稳定性试验发现,在-20 ℃条件下,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在枇杷样品中的贮藏稳定性至少为180 d,说明两者在枇杷样品中的稳定性良好。本研究可为短期冷冻枇杷样品中的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以及两者在枇杷上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猜你喜欢

甲环唑苯醚多菌灵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多菌灵的残留现状研究进展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