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评述

2020-12-07杨芬

食品与机械 2020年11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能力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教育机构为社会各岗位提供所需的优质人才,使得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对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步意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将教学的重心向理论与实践双重教学的方向偏移,并积极开展适应性教学。所谓适应性教学,就是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构建相应的课程知识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利用个性化差异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学校应为学生们创造大学学习与社会实践工作相关联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大学的宝贵时间加强自身优势、弥补知识不足,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就业竞争和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人们对于饮食多样化的需求使得饮食行业的发展如日中天,饮食行业也在不断的完善行业结构,商家也在不断地提升产品的质量。食品行业作为中国重要的行业之一,同样需要教育领域相关人才的输入,新型人才能够继续带动食品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地探究食品行业的人才需求,探讨目前高校教学机制的优缺点以及教学体制的问题点。

食品行业对人才需求是全方面的,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有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要紧跟社会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目前国家强调各大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加入重点课程中,逐步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双体教学”。

由吴玉琼,傅新征编著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一书,是以食品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指导书,该书对食品工艺、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感官质量评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试验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食品专业创新创业的综合指导,强调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问题中,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训练》一书内容全面且覆盖范围广泛,在密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还结合了各地食品产业特色、开发设计新产品等实践内容,加强了饮食市场调查、报告撰写、新产品的设计及加工、品质检验与评价、标准与HACCP的制订、试销等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书中提倡用全局观、长远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深入剖析现阶段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搭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

在进行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前,应深入了解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面向新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这一观念,明确了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创业教育被定义为“第三教育通行证”。创业教育是教育行业改革的重点,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家以“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的联合创新项目”为中心,在全国各地组建了调研小组,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和调研,作为创业教育的改革和研究项目,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起到了模范带头的实践效果,也逐步打开了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有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和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注入其中。创业教育并不是创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是着重实践的参与,需更新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是对学校领导方针和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双重考验。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自主探索和扩大发展两个阶段。自主探索阶段,通过开展相关的比赛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创业兴趣,为有能力、有想法却苦于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学生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在度过了最艰难的计划启动期,社会各界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度逐渐地提升,甚至一些私有企业也愿意加入到学生创新创业的资助中。打开了高校创新创业的局面后,国家开始扩大发展,拓展覆盖面和学术专业,同时也加强了创业的创新性和多元化。

从党的十五大以来的历次大会报告、国务院重点文件都反复强调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意识,经过国家与高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什么国家和政府要大力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意义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是有针对性的,是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也是回归教育事业的根本。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成长的人才,我们一直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如果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一切都是空谈,而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就是在为学生提供将食品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即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践性。若要培养出综合素质更好的学生,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下,而是要以学生为本进行改变,根据学生的基础、专业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内容、教师之间有一个双向或是多项选择的机会,让兴趣和爱好成为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创新创业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的优势,即创新创业的针对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背景下,高校食品专业开展的创新创业教学具有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益处,但现如今中国高校食品专业开展的创新创业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可否认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的体系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① 学生未建立创新创业意识。现阶段各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高,间接地导致教师教学不够重视以及学生学习不够深入,还有部分学校存在学校特别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是在教师的教学传达和学生的知识接收过程中出现打折扣的现象。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如果不能够提升大家对食品专业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那么再多样的教学方式,再全面的实践内容都是在做无用功,学校、教师以及同学三者共同构成了这个教学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创新创业教学系统瘫痪。若要建立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从校方、教师和学生3方面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扩大创新创业理论与创业指导的覆盖范围,提升参与度。② 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上,学生之间有高有低,在实践能力的积累上存在不同,此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部分学生会十分地被动,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教学讲究因材施教,对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让学生有机会弥补不足并提升专业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要因材施教而不能够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食品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时,应以学生为本,保留个性保护创意,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足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③ 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在进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时,不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还要对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联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有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方面充足的知识储备,所以学校要加大老师的专业培训以提升其教学能力。

中国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一直在开展,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相信通过深入地剖析问题所在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一定可以取得突出的成绩。从学校、教师、学生的角度完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让学校制定更准确的教学计划,让教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落实,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意识,能够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发展。教学机构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优质人才,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社会的竞争,正确定位自己,找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我,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