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运用
2020-12-07林雅兰
林雅兰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利和湖泊局,湖北 宜昌 443501)
近年来,我国多地的水旱灾害逐渐增多,随着水利行业的现代化建设,防洪抗旱工作也需要进行改进。以信息技术为首的各项现代化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灵活的预防机制[1]。信息手段通过全面的掌握大型水库及主要河流的雨水情况,准确预测灾情范围,为救援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不足
(一)信息覆盖范围小
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系统中的覆盖率较低,因此只能对灾情进行粗略的分析。在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部分地区缺乏专门的信息化体系,容易导致出现灾情时无法及时通传命令,信息的传输效率落后。另外,在汛期无法对河流的水流量进行全天候监控,水流量的数据变化与工作人员的评估结果有差异,导致错失最佳应对时机,增加洪水灾害对人类的安全威胁。
(二)基础设施缺乏
防汛抗旱中的信息化基础设备主要有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但目前各级水利部门还未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对近年来灾情发生的数据信息没有加以收集和统计分析,导致数据库中对水流量变化没有有效的信息,抢险人员无法预估水量的大小,应对方案设计不合理。其次,数据库中没有足够的抢险知识和水利工程的信息资料,因此对水库的蓄水能力缺乏科学的预估,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缩减,人员的理论经验不丰富。另外,部分地区的应急通信系统和工程监测系统设施落后,降低水利信息的数据准确性。
(三)实际应用水平低
在进行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时,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不够全面,没有掌握足够的操作知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根据系统传输的数据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另外,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水平不高,造成水利信息资源的浪费,对灾害处理的方法缺少实际经验,在制定抢险方案时容易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二、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完善基础设施
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实时的数据监测才能有效保证工作的合理性,因此,相关基础设施必须要根据防汛抗旱的具体思路进行加强。首先,数据库的信息需要实时更新和共享,因此,水利部门可以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进行收集和处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在对数据库进行整理时,可以根据数据的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存储和预估未来的发展状况和变化因素,为抢险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保障。其次,水利部门可以根据水资源的管理设施和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利用互联网技术输入各项设备的使用年限,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最后,为有效应对信息传达的时效性,水利部门可以根据云计算技术和移动端平台进行技术联合研发,在水利中心建设云计算操作终端,为不同区域的水利工作人员提供统一指挥与任务安排,在各地区监管水利情况的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手机、移动网络就可以实现命令的接收,这种方式可以适应应急抢险工作的突发性和环境的恶劣性特点。
(二)增强应急能力
提高灾害的预防和治理能力,是目前防汛抗旱工作建设中的具体步骤之一,应急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科学的预案制定和防洪抗旱措施的快速有效,因此,水利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切实对水利工作人员进行应急能力的培训,丰富其应急经验。在制定防汛预案时可以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准备不同的应急方案,保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动[2]。同时,水利部门需要科学的制定管理制度,对各个岗位实行责任制分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效率,促进员工工作思想的转变。在容易发生灾害的时期,通过轮班制实时监测主要地区的灾情变化,加强内部通讯能力,保证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减小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三)提高人员素养
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因此,水利部门需要提高对专业人员的信息化培养力度,定期更新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制定相关的操作制度提高人员的操作规范。同时可以按照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对员工进行不同的岗位培训,另外,可以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结合人才招聘的制度,拓宽引进途径,专注于人才的能力,保证高素质的防汛抗旱信息化团队建设。在进行人才培养和引进时,水利部门可以对专业人才的技能和水平实行监督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学习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保障信息化团队建设的质量。
(四)追加资金投入
信息化基础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因此,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国家对水利部门进行资金帮助。首先,国家可以制定专项扶持基金,助力高新技术的研发;其次,国家可以根据目前各地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程度,给予相关政策的帮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利部门提供补贴,促进专业人员的进入,提高地区信息化设备的整改;最后,国家可以对专项资金的流向进行具体的监测,保证专项资金恰当运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目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由于水利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策调整,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