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检测与基坑监测的方法
2020-12-07谢昆良
谢昆良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05)
无论是开展建筑主体结构检测工作,还是进行坑基施工检测,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工程的施工问题,进而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然而,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部分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检测工作时,容易发生遗漏、不全、不严等问题。对此,相关管理部门要提高重视度,避免工程检测流于形式。
一、建筑主体结构的检测方法分析
(一)建筑主体结构的检测项目
在进行建筑主体检测前,需要对检测项目展开分析,只有明确具体内容后,相关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就是对工程中的主体钢筋保护层中的钢筋数量和位置进行抽查,对工程中的混凝土回弹、砂浆、砌体、钻芯及测混凝土强度等进行检测。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要保证具有全面性,防止发生漏检问题。
(二)建筑主体结构参数分析
建筑主体结构参数是检验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的重要依据,仔细对比所有参数能够快速检测出主体工程的质量。参数检测法虽然可以缩短检测时间,但是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对参数进行检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将所有参数的真实性展开调查,以此保证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三)建筑主体结构抽样检测
由于现代工程的体积比较庞大,其主体工程数量相对传统建筑有所增加。另外,为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会消耗大量的时间。通过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主体结构检测工作需要占用较多的施工时间,会严重影响施工进程。基于此,检测团队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该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检测效率。
(四)建筑主体结构的阶段性检测
现代工程通常采取分段施工方式,通过分段施工可以有效缩短工程周期、降低施工成本。为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的不合理新行为,相关工作人员也要采取阶段性检测。如果检测工作在建筑主体施工全部结束后进行,检测工作将无法及时将施工问题展开反馈,该工作也将失去实际意义。
二、建筑坑基的监测方法分析
(一)建筑基坑定点监测
对建筑基坑展开检测,需要确定关键点,与建筑主体结构抽样检测相似,基坑定点检测不仅可以准确探测出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同时还能有效缩短监测时间,有助于工程快速完工。定点监测需要保证观察位置准确、具有代表性。在监测时,必须保证监测基准点在离基坑300m外的建筑上。平面基准点的设定要按照基坑的深度来进行设置,一般是基坑深度的3倍左右。
(二)合理施工探测仪器
受科学探测技术不断的发展促进,各种适用于建筑基坑监测的设备大量涌现。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能够提升实际的检测结果。然而,各类设备在提升监测准确度的同时,也对工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施工单位要对工程监测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监测设备。
(三)对建筑基坑参数的监测
建筑基坑施工参数要实时展开监测,保证各项数据始终符合施工方案。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基坑参数偏离方案规定,相关监测人员要立即叫停施工,避免基坑质量受到更大影响。土方挖掘工作容易发生偏离预定线路的现象,因此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激光定位设备进行校队。
三、建筑主体结构与坑基监测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无论是建筑主体结构检测,还是建筑坑基施工,都需要保证全面性。保证检测工作具有全面性,并不是对所有工程展开监测,而是要对所有关键工程进行全方位检测。为保证全面性原则能够被有效遵循,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加检测手段,同时还要选择正确的检测设备。
(二)注意区分监测重点
经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建筑工程内的主体结构和坑基支撑点存在重点和非重点,非重点项目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不大,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测。在实际检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对重点施工项目进行确定。通过区分监测重点的方式,能够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三)坚持实用原则
在监测的同时为了减少监测和施工之间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读应具备方便实用的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施工,对于监测系统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根据实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是保证检测具有实用性的前提。
(四)坚持经济原则
工程检测还要坚持控制成本,开展工程质量监测工作,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检测设备和监测人员,在工程的设计时应该尽量地使用物美价廉的检测仪器,不必追求先进的仪器,以减少监测的经费,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结语: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背景下,要想对建筑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检测,就要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检测与基坑的监测方法进行仔细分析,才能让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降低建筑中安全事故出现的机率,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施工过程中,受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工程主体结构和坑基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加强工程质量的检测,可以降低不利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