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方式与实施策略

2020-12-07李金会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李金会

(邢台市南和区和阳镇北关学校,河北 邢台 054400)

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应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探究与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一、动态过程评价:鼓励动态生成拓展

新时代下,社会对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基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小学数学技术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自身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此,为契合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师应转变评价方式,引入动态性、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与提升过程,并基于评价发现学生的不足,师生一起探寻解决问题和提升学生能力的策略。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知识的学习,教师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展开教学。运用画图、绘制表格的方法展开小组探究过程。10个方格中,每次框2个数,需要移动8次,有9个不同的和;框3个数,需移动7次,共有8个不同的和。以此推论,小组总结与发现框的个数n与移动次数k和数目m、总方格数N存在k=N-n,m=N-n+1的关系。规律发现过程中,教师对小组合作方案、责任分工、现象观察、数据记录、规律总结等整个过程展开动态过程评价,以激励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拓展能力。

二、多元有效评价:全面有效展开分析

教学评价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关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基于此,可以选取多元有效的评价策略,基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评价,开展多元有效评价。多元有效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任务式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任务的操作过程。结合多元有效评价,学生相互合作协调、互相帮助、自我感受,展开自评、互评与师评,以此借助全面有效的评价,鼓励学生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如探索“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实物活动的方式,展开探索过程。围绕整个探究过程,实施多元评价,小组内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元素包括合作方案、配合密切程度、研究过程、动手分析的态度、现象观察、数据记录、知识总结等方面。学生得出“同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的结果,课堂基于多元评价,激活每个人的潜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三、知识能力并重:强化学生综合素养

知识与技能掌握是小学数学开设的根本。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且处于知识与能力增长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要重视强化学生的知识,以科学的评价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这也是数学这门工具性学科的真正意义。

如“多边形面积计算”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制作评价表格,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发现、分析、探索与总结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教学时应侧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再到梯形面积计算进行类比分析,让学生发现多边形面积计算需要运用到分割、组合的思路,从而领悟转化与化归思想。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与推理的能力,运用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计算方法。

四、情感态度评价:关注素质教育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还需要重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科学的情感态度评价,践行全面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以应对今后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有效地融入社会,是否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如“认识比”知识学习,引入“大树有多高”综合课题研究方案。教师鼓励小组成员自主完成课题探究过程。在小组成员探究时,运用学习的知识与方法,结合比例知识,画出草图,构建模型,得出树高,既“杆高=树影长:杆影长”。教师实施情感态度评价,重点列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态度、合作能力等,以实施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评价方式应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为目标,基于新课改理念、教学做合一思想、建构主义理念等,践行以学生为本,实施因材施教,采取动态过程评价、多元有效评价、知识能力并重评价、情感态度评价等多种科学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相互配合、积极探索、有效实践,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