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报刊中的先例现象
2020-12-07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一、先例现象理论
俄语中прецедент一词在谢·伊·奥热果夫主编的《俄语词典》中被释义为:作为随后类似事件的范例或依据事件。我国学者一般将其译为“先例”。在1986年第六届国际俄罗斯语言与文学教师代表大会上,俄罗斯心里语言学家卡拉乌洛夫作了题为《论先例文本对语言个性结构和建构的作用》的学术报告,首次提出了先例文本这一概念。卡拉乌洛夫强调,先例文本是广义上的词的文化现象。文本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内容、体裁、主题、篇幅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先例文本则是指那些由于流传广泛而成为特定交际者共知的、以文本形式出现的他人言语。他将先例文本定义为:1)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对某一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文本,2)具有超个体性的文本,即为该个体周围的人(包括其前辈和同代人)所熟知的文本,3)在该语言个体的话语中多次重复出现。也就是说,先例文本是历史上形成的某一文本,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具有特殊的思想感情色彩,已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被社会语言集团的普通成员所熟知。而且,在语言载体的话语中,先例文本可以以原体形式或变体形式再现。
继卡拉乌洛夫提出先例文本的概念之后,克拉斯内赫等一些学者进一步扩展了先例文本概念,提出了先例现象这一术语。他们认为,先例文本可以超越语言形式而存在,应将先例文本概念扩展为先例现象,它们既可以是言语思维活动的产物,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作品。克拉斯内赫依据先例现象的语言称名单位性质将其分为四类:先例文本、先例情景、先例名和先例语句,并将符合以下三条标准或特征的现象界定为先例现象:
(一)为本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所有成员熟知(具有超个性特征);
(二)在认知层(认知和情感层)实现;
(三)在某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的言语中反复出现。
1998 年1月,俄罗斯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讨论先例性与先例现象问题,随后,在俄罗斯学术界迅速掀起了一股研究先例现象的热潮。学者们的研究已证明,先例现象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社会性,是语言和文化共同作用的凝缩机制,是语言和文化能力的直接反映。先例现象的内容与语言文化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在当代俄语报刊中,先例现象被大量使用,它已成为报刊语言实现其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认识和了解报刊语言中的先例现象,揭示其蕴涵的社会历史意义与民族文化意义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结合实例来分析先例现象的在俄语报刊中的运用。
二、先例现象在俄语报刊中的运用
(一)先例名
先例名是指与先例文本或先例情景相关的一些人名。学者们将与那些众所周知的文本、情景相关联的专名都归为先例名,例如Илья Муромец,Обломов等。那些虽然并不与先例文本或先例情景相连,但一样拥有先例性全部特征的专名也被纳入先例名范畴,例如Моцарт等。
(1)Эксперты,не видевшие других гор,кроме Альп и Аппалачей,с легкостью Хлестакова и с его же <…>.
例句中加粗名词赫列斯塔科夫是果戈理的《钦差大臣》中的人物,他到处招摇撞骗,在小县城里,他假冒钦差大臣,胡乱指挥工作,敛取钱财。在该例句中,作者运用赫列斯塔科夫这一先例名,形象地描述了专家们的行为。
(二) 先例话语
先例话语是对某民族认知基础中已存在的内容进行复制与再加工的产物。先例话语是Костомаров与Бурвикова共同提出的,他们将先例话语视为文本简化的结果,他们将名言警句、文学引文、电影台词、广告词、民间文学引文、谚俗语、青年俚语等都纳入先例话语范畴,作为表达价值判断和感情的标记可以指向先例文本或先例情景。例如普希金的Не спится,Няня!或谚语,例如Тише едешь,дальше будешь均可成为先例话语。先例语句的使用可以是整个原文本的完全重复,也可以是将已经具有先例性的词语或句子等根据规则进行重新组合。
1.整个原文本的完全重复
(2)Сегодня,когда "к нам едет ревизор",это еще вопрос,откуда он.(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例句中加粗部分是作品《钦差大臣》中多次重复的一句话,小城官员们得知钦差大臣要来,都惶恐不安。该文章中运用该先例话语,表达了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的质疑和批评。
2.按一定规则进行重新组合
(3)Контр спасёт мир
论据与事实报使用的这则新闻标题充分参考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名长篇小说《白痴》中梅诗金公爵的名言“Красота спасёт мир”(美挽救世界)。
(三)先例文本
先例文本“是言语思维活动自足而完整的产物;是一种多级述谓单位;是一种复合符号,其各成分意义之和与其含意不相等;为该语言文化共同体受过中等教育程度的任何成员所熟知。”先例文本的来源主要有文学作品、广告词、笑话、政论文等完整独立的文本。运用先例文本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通过直接引用先例文本的标题或者对源文标题进行加工后再使用以引起对先例文本的整体联想。
(4)Зачем на Руси жить хорошо
显然,《莫斯科新闻报》采用的这一报刊标题源于涅克拉索夫的长诗的题目Кому на Руси жить хорошо,作者将原作品名称中的кому换成зачем,使这一质问更加意味深长。
2.通过与此文本相关的先例语句,还可以引用文本中先例情景的名称。
(5)<…>которые кричали О.Бендеру и И.Воробьянинову:《Дэнги давай! Давай дэнги!》(Известия)
例中情景源于讽刺小说《Двенадцать стульев》(《十二把椅子》)。这部小说语言独特,故事离奇,深受俄罗斯读者的喜爱。书中主人公 Остап Бендер早已成为奸诈、欺骗、财迷心窍的代名词。文章讲述了利用小说中一些孩子向主人公索要买路钱这一情节,借作品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俄罗斯政府因面临的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向西方七国伸手的窘境。文中出现的先例情景无疑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3.通过对文本情景的描述,实现先例文本的引用。
例如,“巴库男孩队(KHB)在2000年演出中引用的是对一个童话故事主要情节的描述:我们的邻居爷爷种了一个大麻,大麻长的很大很大。爷爷叫来奶奶,奶奶叫来小孙子,又叫来小狗,叫来小猫,还叫来小老鼠…他们一起拔大麻,拔呀拔…总之他们生活地幸福又快乐。”(杜春晓 2008)
上面的例子中没有提及原始文本的名称,而是通过描述文本情景让听众回想起俄罗斯童话《拔萝卜》,从而增加了先文本的表现力。
4.对先例文本的引用还可以通过人物名字,或者通过文本作者的名字来实现,这里的名字不一定是先例的。
(6)Причем работать в радость,в удовольствие,а не судорожно-мрачно ради реванша и счёта в банке,как Лопахин.(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
该例句中加粗词语洛帕欣是契诃夫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出生于农奴家庭,是一个无知、粗野又势利的爆发户。为了赚到更多的钱,罗巴辛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还自诩工作能使他觉得精神轻快,找到活的理由。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樱桃园》的新主人。如果不了解《樱桃园》的情节,则不可能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内涵,更不可能真正领会文中这一比喻的深层意味。
(四)先例情景
先例情景是某种“规范化”、“理想化”的情景,引发相应的伴随意义,其感知常量作为区别性特征进入认知库。(彭文钊、赵亮2006)先例话语或先例名可以成为先例情景的能指,例如“动乱时期”(смутное время)作为先例情景指的是,17世纪初期波兰、瑞典对俄国的武装干涉,并且在该时期俄国国内也爆发了波洛特尼克夫领导的农民战争,该时期俄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在现代,人们一提到смутное время就比喻的是动乱惶恐的状态或事件。
使用先例情景可通过或直接使用先例情景名,或先例语句,或先例文本中的人物名而实现。
1.直接使用先例情景名。
Ющенко объявил «холодную войну» с РФ борьбой за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ь Украины.(Известия)
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冷战)是指的在1947年至1991年之间,以美国和北约为首的西方集团,与以苏联和华约为首的东方集团两者之间的长期政治和军事冲突。这一先例情景名称在报刊题目中的运用,能让读者立即了解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关系状态。
2.通过引用先例语句实现对先例情景的引用。
<…>,по сравнению с которым нынешний— как хлестоковский арбуз《в 700 рублей》.
看过果戈理的喜剧《钦差大臣》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赫列斯塔科夫,他到处招摇撞骗,不知羞耻地撒谎、吹牛。为了显示他家的“高雅与富丽堂皇”,他竟对市长太太和女儿吹嘘说,“桌上放着一只西瓜,那西瓜就值七百卢布”,使得市长太太和女儿对他着了魔。在这一作品背景下,“как хлестоковский арбуз《в 700 рублей》”(犹如赫列斯塔科夫价值七百卢的西瓜)就极具讽刺意味,用以形容那些空洞的、恬不知耻的谎言。
3.通过引用先例文本中的人物名实现。如:
Адвокат мамы «бедной Лизы»Роберт Фридман:«В Венгрии многие сочувствуют Ирине Беленькой»(Известия)
粗体字《苦命的丽莎》是俄罗斯作家卡拉姆津的作品,其讲述了年轻女孩丽莎的悲惨命运,她被自己所爱的人无情抛弃。例句中通过引用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使读者回忆起原文本中熟知的情景,使读者更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遭遇。
三、俄语报刊中先例现象的来源
先例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不同文本之间存在的参照关系,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知识结构。因此,必须对先例现象进行共时与历时、纵向与横向的研究。分析先例现象的来源便是这一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大量事例的剖析,我们初步总结出先例现象的几种来源类型:
(一)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典型的环境和人物来凸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因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成为文学长廊中的一座座雕塑,他们的形象已根深蒂固地植入人们的记忆中。这类专有名词在报刊中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并激活蕴涵于文本深层的意义。文学作品是先例现象的最主要来源,主要是文学作品的经典语句、人物形象、作家名、作品名、作品情景等。其中作品名作为报刊标题使用的情况比较常见,例如:《Живые и мёртвые》(Известия)
(二)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
例如,报刊中经常会使用金鱼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先例名。例如:Президент не мог себе позволить выглядеть незрелым в глазах Ширака.Пришлось изображать из себя зрелого:наступать на горло собственной песне и притворять золотой рыбкой.(Московский комсомолец)
(三)影视作品和流行歌曲
例 如:Если в сердце твоем любовь(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该新闻题目来源于俄罗斯歌手尤利娅的著名歌曲《如果心中有爱》。
(四) 社会政治生活(口号、标语、名人名言、历史事件)
《За наше детство счастливое,спасибо,не наша страна》(АиФ)
《Валюты всех стран,объединяйтесь!》(Известия)
(五)谚语、俗语、成语
谚语、俗语和成语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哲理性、典故性都很强,是先例现象的重要来源。例如:
Комар носа не подточит.(Призыв)
В полку КВН прибыло.(Ковровские вести)
(六)圣经文本
宗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源于《圣经》的引语、人物、典故经常出现在报刊文章中,对人们的语言意识产生深刻的作用。例如:莫斯科共青团报使用的“Чеченский волк в овечьей шкуре”这一报刊标题出自圣经中的Волк в овечьей шкуре,意指披着羊皮的狼,阴险狡诈的伪君子。
在俄语报刊中,先例现象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在报刊标题中被积极运用,使得标题更加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大大地增加了报刊的宣传效果和力度。报刊文章中运用先例现象可加强文章表现力,增强报刊的对话性,有利于表达或隐或显的评价意义,能激活读者对该先例潜在的背景知识的记忆,使读者产生“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的印象,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实现读者与文章作者之间的顺利交际。
先例现象是研究语言个性和民族个性的一个重要窗口,它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社会性,了解先例现象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个性。正确理解先例现象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其隐含意义,注意语言形式与意义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需要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将其破译,因为先例现象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它们有的是清晰可见的,有的却需要借助于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和熟知俄语意识、正确理解语义内涵是顺利完成俄汉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所以,对于我们俄语学习者来说,只有正确理解俄语语言所蕴含的语言意识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俄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