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如何规范小学语文预习

2020-12-07王淑英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王淑英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土桥镇中心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一、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中的基础性学科,这门学科的人文性较为明显,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以及目的,老师需要抓住阅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关注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不同的预习任务,以此来掌握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技巧及方式。老师可以将阅读贯穿于整个语文预习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之中的导读部分,关注对学生的方向指引,让学生能够对新的知识要求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本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异同点分析以及研究来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其中导读提示能够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指明道路及方向,保证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启发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在初读课文时,学生需要了解生字词并读懂、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基础思想以及文章大意,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方向上的偏差,老师需要设置不同的问题,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以及预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预习效果以及质量。其中写作方法、文章结构都是提问的重点及核心,老师需要以此为原则设置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反复朗读和重点分析,注重对重点段落、好词好句的朗读以及预习,积极联系上下文身临其境进行感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共鸣。

二、加强耐心指导与鼓励

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年龄偏小,在语文预习的过程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难以找准个人的预习方向。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调动小学生的预习积极性,老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耐心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语文预习的乐趣和价值。结合相关实践调查不难发现,长期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导致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直接布置较为简单的章节预习作业,无视不同章节支持内容以及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学生在接到老师的学习任务之后直接阅读课文,个人的预习效率和预习质量不容乐观,往往忽略了预习与语文作业之间的相关联系,敷衍应付老师的作业。

为了避免这一不足,保障预习质量和效率,老师需要重新细化预习教学指导环节,将恰当可行的预习方法教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掌握适合自己的预习技巧。首先,老师需要注重对预习的细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背景,积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此来促进预习教学目标的大力落实。其次,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文,真正的读准、读通、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之中留下宏观的印象,进而为后期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最后,老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摘抄自己不懂的生字词,自己查字典了解大体意思,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耐心指导以及鼓励来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和兴趣,以此来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评价奖罚分明

小学生对老师比较依赖,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和明显,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行为习惯,老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恰当评价,以奖罚分明为原则,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自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老师都需要提出公开表扬和鼓励。如果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出现了消极对待的情绪以及心理,没有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老师就需要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提出学生的不足,纠正学生的问题并为学生指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体现奖惩机制的重要作用以及引导价值,保障学生在与老师进行交流以及沟通的过程之中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顺利完成老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及水平,真正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的技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背景有所区别,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注重层次化分析,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释放学生的天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辅导以及指引,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预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预习指导活动,保障学生在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实现优势互补和扬长避短,掌握适合自己的预习策略及技巧,从整体上提升个人的预习能力及水平。

结语

在小学语文预习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将语文阅读与语文预习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进行主动分析以及预习。整个预习环节比较复杂,老师需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指明学生的预习方向,保障学生主动实现举一反三。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注重奖罚分明,提升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小学语文预习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