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0-12-07李银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李银

(江西省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 赣南 341000)

引言: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当前理应顺应社会的基本要求,培养一批有着较强综合素养的年轻优秀人才。因此,教学规律便是广大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高职临床专业内科学,更是需要不断改革。

一、课程设置改革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工作仍然停留于基础阶段,未能制定对应标准。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是专业设置以及课程模式。医学本身有着较高的系统性特点,各个科目均有着一定联系。因此,各个科目的人员应当一同投入到学科探究活动之中,深入分析学生们的技能水平和基本特点,确保课程活动变得更具多样化特色。尤其是临床专业,学习任务相对繁重,课程内容相对深奥,因此课程设计便需要充分体现人才规格的要求,注重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水平[1]。

二、教材内容改革

通过合理选择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衔接。当前不少高职院校都选择了自编教材的方式,其内容更多是根据高校教材改编,删除了部分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显然,这一理念是错误的。针对学生基础水平一般的现状,我们需要的是突出重点,而非通过降低教材难度的手段去解决。在对内学科教材编制的时候,便需要充分把握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思考学生们的实际特点,以此完成单元设置。

此外,在设计内容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学生们的岗位能力。内科学与其他多个医学相关专业均有着较大联系。所以,编排教学内容之前,理应对其他专业的大纲进行参照,经过深入探究之后,逐步完成内容安排。

三、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并没有统一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标准和学生们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以此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例如,在针对“肝硬化”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在生理学之中,肝脏生理功能具体有哪些表现?”选择一些有着较强基础水平的学生进行回答,以此可以节约时间。之后再提问:“如果肝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会有哪些问题产生?”在完成回答之后,让学生们翻书,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由于整个学习活动涉及了回顾、分析、提问、启发以及检测多个环节,因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性,使得教学氛围也变得非常活跃。

在进行方法改革的时候,一方面需要教师做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给予充分支持。其一,增加临床见习的机会。其二,给予一些年轻的教师观摩学习的机会,例如,组织年轻教师去听优秀老师的授课,以此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其三,积极聆听学生们的想法,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对教学方法不断调整[2]。

四、教师团队改革

对内科学教师来说,理应满足“双师型”要求。尽管当前普遍院校之中,“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对其基本定义过于简单。很多时候,相关教师只要具备了证件,便可以算作是“双师型”教师。显然,这一核定过于固化,一些教师由于临床经验相对不足,对临床最新进展的了解相对滞后。为了改进这一情况,理应保证内科学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在临床一线进修、实践。通过实践练习,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好的教学服务。

五、考评体系改革

通过对考评体系进行改革,可以有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其时刻秉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内科学本身对实践技能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在进行考核的时候,除了需要把握学生们的知识记忆状况之外,还要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考核工作更具客观性。而在设计考试题目的时候,可以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参照,基于优良的考核模式,提升学生们的认知水平,进而增强自身综合素养[3]。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临床医学内科学来说,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方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并提升教师们的整体水平,可以有效完成教学改革工作。这样一来,教学工作的质量就会得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进而为其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