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健身目标改革高校田径教学
2020-12-07宦玉钦
宦玉钦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体育部,山东 青岛 266000)
田径运动是重要的基础运动方式,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对学校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愿望和尊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高校田径教师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田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田径教学现状
(一)思想意识落后
田径运动本身是各类体育运动的基础,关系到个人体育素质的培养,但是目前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思想意识比较落后,以学生成绩和指标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教学缺乏激情,严重脱离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而且许多学生认为田径运动对自身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且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在日常生活中用处不大,缺乏对田径运动的正确认识,久而久之甚至会对田径运动产生一些抵触情绪[1]。
(二)教学过程固化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都是根据高校田径教材确定的,一般都是三跑、三投和三跳项目,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除此之外,在教学模式上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比较被动,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后,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很多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比简单一,无论是进行哪种项目的训练,基本都是采用同一种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感受不到新项目的新意,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田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没有获得良好的体验,也就会影响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二、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作为高校教师来说,要积极地转变思想,摒弃传统的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健身为目标,发展大学生的心智和健康的体魄,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要深入学习以人为本的理论,深入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和田径教学的意义,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对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从而真正发挥出田径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高校在进行田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教师状况和学校条件,以提升学生素质,实现健身目标为基础实施教学改革,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田径运动的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提升学会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走向社会之后依然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2]。
(三)创新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高校田径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比较刻板、教条,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影响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所以说教师要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积极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不只是单纯的体育锻炼,对还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要有所帮助,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也能够升华田径运动的价值[3]。
(四)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其次,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逐渐接受田径运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田径运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运动,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实现健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