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内外兼修为宗旨的舞蹈剧目教学
2020-12-07房美梓
房美梓
(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62)
舞蹈教学的核心课程是舞蹈剧目排练课,是将表演者的舞蹈技术技巧、基本功、表演情感、风格和音乐等融为一体,体现舞蹈艺术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结合教学的“点”和“面”,将肢体外形动态和表演者内心情感有效结合,合理运用情感、技能、形态和神韵,实现心、神和境的表现。因此,探究内外兼修的剧目教学实践,有助于创造具有综合型能力的舞蹈表演人才。
以第四届电视舞蹈大赛女子独舞《爱莲说》的创作为个案,作品不是单一地把诗歌演变成舞蹈动作,而是比照文章里对莲花性格的分析后,形象、具体的莲花拟人化、意境化、把诗词中对莲花品格的赞扬用古典舞中的动作语汇和技术技巧对这种形象做出了新诠释。编导将“莲花”刻画成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通过演员用婀娜多姿、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向我们传达除了东方女性古典清新脱俗之美以及荷花般洁身自爱、坚强不屈、傲然清高的高尚品格。舞蹈的创作与出世,是承载着浓厚的诗情画意并寄托了作者对莲花高尚品格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得舞蹈作品在审美上得到了升华,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使作品层次得到了很大的跨越。笔者加入借物比人观点的深化,通过对诗词方面体现出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食粮用舞蹈的艺术方式传递给观众,唯有以真实的感受为基础,才能在舞蹈作品表演中进行真挚的情感外化体现。
一、凸显实践价值的基础训练
基训课是培养舞蹈演员的基础训练课,从体态特征、舞姿造型、民族审美、技法特点、动势规律和鲜明节奏特点都是有机的缺一不可的。舞蹈借用人体动作、手势、姿态等身体语言作为艺术表达的工具,其灵魂是情感、展现时代文化背景为最终目的。它的造型姿态、动感变化、节奏律动凝聚了舞蹈在形与神、意与情上的审美特征和风格特点。
“基本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舞蹈的表现创造以物质为前提的身体条件,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要功能,强化身体韵律与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舞蹈艺术,所需要的身体表现语言与手段。基础扎实,做到严格、规范、准确才能真正达到培养舞蹈演员的基础素质与能力的目的。
二、遵循课程教学规律
剧目课堂教学中,结合其课程的特点,利用对授课形式的创新来处理好学生主体创造和教师主导引领之间的关系。实际教学中,遵循课程教学规律,选择确定性强的教材,传授间接经验,在学生掌握一定表演基础后,适当加入新创剧目,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遵循“了解基础知识、充分理解专业要求和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则上进行。
剧目实践课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研究使其更合理、更科学,从而对专业技能、教学实践、专业拓展等课程进行改革,呈多元化模式发展,与教学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达到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水平。
三、通过肢体语言抒发舞蹈的内心情绪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态的表演艺术。它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舞者那充满灵气的人体动作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因而它不是纯粹生理上的训练、应该同时受心理支配。”“舞蹈既是生理上的、同时也是属于心理上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活动。”(载吴晓邦《谈艺录》)对于当代人来说,舞蹈的外在形式最易作用于人的感官,也最易被职业舞者所看重。然而,中国古人对舞蹈却很早就有较准确的认识,将内在的情感、思想、意志突出于外在的形之上。也就是说,古人在舞蹈美学上早就严守着“身心一元论”的观念。
古人赋予舞蹈的使命主要是:一是宣示人的主观情感和情绪;二是客观上则营造艺术气氛,融其各种艺术为一堂。如《霓裳羽衣舞》有时就摆脱原来大曲,成为暂时独立的独舞或群舞。但它的任务或使命却总是离不开原来的意境,离不开原来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可见,“舞以宣情”是古来对舞蹈本性的总结,也是较为准确而精炼的表达。
因此,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外部规律,更应关注学习者内在涵养积淀。对“内”的理解有多元含义:从心理层面看,“内”是指审美意识;从表面层面上面看,它展现为艺术表现力;而在文化层面上,“内”则代表着文化修养。与外部技能相比,这些内在的、无形因素的外化更需要心性的修炼与时间的沉淀,它是一个长期的、浸润式的意识培养。
四、舞蹈的呈现需要借助不同知识结构的力量
舞者除了具有扎实的技术功底,精确而鲜活的肢体语言、强烈而完善的审美情感之外,还需借助不同知识结构的力量。任何舞蹈,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习俗、一定的宗教信仰观念下生长的,不研究不懂得这些更深的文化背景,光模仿像了几个动作也无法触碰其内涵的传统,更无法在今天生活变化以后,从那些动作资料中挖掘出可供我们创造新的“材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中,有许多艺术形式对舞蹈的建构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面对同样一门艺术形式,不同时代、不同视角的吸纳与借鉴,对舞蹈表现方式与动作语汇的丰富与完善也大有裨益。因此,向相关艺术的学习是成为舞者打开思路、吸取营养、提升艺术修养的必经之路。
剧目的排练要求多种艺术形式协同完成创意表现,融舞蹈艺术技巧、风格、表演于一体,并与音乐、武术、戏曲、文学等因素紧密相依。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舞蹈与这些因素达到和谐相融,并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培养提升自己。
结语:内外兼修可以体现出舞蹈表演的真情实意,渗透在舞蹈的各个部分中。它们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相互紧紧地关联,这样,艺术才可以不断发展。本文虽以古典舞表演为例,但在舞蹈日益普及、舞蹈作品日趋多元化的发展中,内外兼修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培养审美意识为核心,将舞种的身体美学、技法特点、贯穿于整个作品始终,使得外在意识形态与内心情感表达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名优秀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舞台表演中的实践,培养舞蹈演员的内外兼修能力,可以避免舞蹈表演的空洞化、与生活脱轨等问题,而这恰巧也是当下舞蹈表演继承、创新发展、追求意境神韵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