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文化渗入初中语文教学之中
2020-12-07叶小平
叶小平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上泸中学,江西 上饶 334100)
初中语文教材中摘入了许多传统文化,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不重视,以至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一种反映民族特征和风险的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作,具有重要的德育、美育等价值,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是当代初中生应尽的职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渗入传统文化是当下比较热议的一个话题。我国传统文化种类多样,历史悠久,是重要的文化隗宝和教育资源,因为传统文化体现的不仅仅是传统美德,更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初中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渗入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将其深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传统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可以让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使学生自觉传统和发扬传统文化[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入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以这些素材为载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挖掘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这些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如,在《论语》十则中,《论语》十则的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优价值的部分,在讲解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儒家思想,多讲述一些孔子所倡导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儒家思想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巧用多媒体
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以往,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师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势必无法让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要想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必须革新教学方法[3]。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巨大便利。多媒体融合了声音、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功能,能够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带给学生更好的感官体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如,在《岳阳楼记》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岳阳楼的一些图片、视频,结合图片和视频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岳阳楼,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环境
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增进学生的文化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文化环境的构建,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首先,在教室内,教师要多张贴一些传统文化的字画,以这些字画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其次,教师要在黑板报上多抄写一些传统文化,如,名人事迹、文化古迹等,以这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鼓舞。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找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在传输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四)开展文化活动
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需要,开展文化活动是必要的,通过文化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让学生自觉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主动去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借助这些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的心灵在文化活动中得到放松[4]。如,学习《赤壁》这首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举办唐诗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去查阅课外资料,多学习唐诗。通过这种唐诗朗诵比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再如,教师可以举办诗歌鉴赏比赛,让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培养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
三、结语
综上,传统文化蕴含了许多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与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在传播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