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探
2020-12-07于敏
于敏
(山东高密第一实验小学,山东 高密 261500)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思品课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的理念,如何立德?如何树人?要教好课,首先要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不断学习,为人师表,品德修养的提高,严以律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贯穿其中,突出一个“孝”字,理解,弄通“孝”字的含义,学习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
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天地不容,如同没有诚信的人一样,也不会有好朋友,人人唾弃。教育我们的学生,从小孝敬父母,对于小学生而言,孝敬父母,从点滴小事做起,首先要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穿衣吃饭,整理书包,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学会在家中帮助父母干家务,扫地,整理房间,学习刷碗、洗菜、做饭等等,体会父母的艰辛,生活自理的同时,要刻苦学习,考出好成绩,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所以一定要好好努力。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很难再什么事都顺父母的意思,在家中不仅学会干家务,还要学会和父母相处,和人相处有艺术,关键是真诚心,和父母相处也一样,要学会理解父母,父母生养自己不容易,要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会倾听,多听父母的教导,如果认为父母有错,也要有技巧的提出,孝与顺结合在一起,学会孝顺父母,虽然很多事上很难达成一致,也要有‘顺’的意识,世上很难有完人,都有缺点和弱点,父母也不例外,学会尽量避免和父母争吵,小孩子从小对父母有依赖意识,渐渐长大,就有独立意识,表现在张扬个性,很难管教,现在小孩子和父母和谐相处成为一大难题,我们要求我们的学生,多体谅父母的艰辛,父母又要上班,又要忙家务,又要管孩子,很辛苦,要求学生言语上,行动上多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是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人,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爱,父母管教孩子,是为了孩子好,目的是好的,可能方式方法的不同,有的过于严厉,孩子一时难以接受,一定让学生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让学生从小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感恩父母的无私养育,感恩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感恩党的教育事业,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天地万物,感恩一切对我们有恩的人和事。让学生的心量逐渐拓开,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圣成贤,成为优秀人才。
我们课内课外制定具体的措施方案,平视多讲品德高尚之人的故事,从古至今的孝子的故事,什么才是一名真正的孝子,除了在家帮父母分忧,多干家务外,更应该好好学习,有知识,有智慧,还要有好的身体,从小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会管理自己,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有健康意识,吃饭讲营养,不挑食,不浪费,喝干净的水,吃洁净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等,懂一点养生知识,逐渐积累,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跑步、做操、打球等,最好做到不近视,不肥胖,勤俭节约,爱劳动,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最低限度不当啃老族,自食其力,有能力多孝敬父母,光宗耀祖,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有公益意识,让学生明白,即使成为不了耀眼的太阳,明亮的月亮,闪闪的星星,即使是小小的萤火虫,也要发光,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奉献的光芒,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在平凡的日子里,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哪怕一生平平淡淡,也要有奉献意识,为营造和谐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钱不在多少,力不在大小,众人拾柴火焰高,营造大爱的氛围,奉献爱心,传递爱心,人人有责,无论将来人处何境,身处何地,从小的教育打下烙印,不改初心,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倾听与倾诉,遇到问题,多和父母、老师沟通,明是非,辨善恶,身心健康,能应对各种挑战,抵制住各种诱惑,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我们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讲道理,做专题,每项内容都有实施方案,让学生展示学会了哪些本领,扫地,洗衣服,刷碗,做饭,包饺子等,干了哪些有益的事,尽自己的能力,帮父母捶背,端洗脚水,帮小区整理花园,打扫卫生,整理图书等,也可运用自己所学,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随缘做善事。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为受欢迎的人。我们在课内课外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让学生讲述都学会了干哪些家务,走向社会,都参加了哪些社会实践。定期评比,进行奖励,学生很踊跃,形成良好氛围。“立德树人”落地生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学生心中打下烙印。从孝顺父母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健康意识、公益意识,学会感恩和奉献,成长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