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2020-12-07刘春峰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刘春峰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完善线上教学模式

完备的课程建设要有合理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科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这样可以保证新工科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思维、创新思想和工程思维的同时,在教学中将实践创新理念与之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鉴于此,教师可以完善线上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接轨,保证学生的思想与时俱进。当前背景下,部分大学线上教学正在探究引入“1+N”等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地推动了慕课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在现实培养中,可以构建“线上+线下”现代化教学模式,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电子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加入学习,提升教学时效。另外,教师也可以使用学习软件,为学生创设知识库,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寻找资源,以此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程内容。

二、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提升,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专业的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们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从师资队伍的构建入手,使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师而言,其自身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积累,掌握一定的教学方式,积极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学习优秀的教学思想,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方向,进而实现与社会的接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在新工科视域下,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应提高对教师学风、教风的建设,全力构建一支有道德、重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师队伍。为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高校可以采取校内评选、合作企业考核的形式,在每个学期选择教师到企业深造,增强教师对工程技术的了解。另外,加快校企合作项目与教师培训项目的构建,让学生与教师在实践项目里进行锻炼,以保证专业技能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让其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从而改善校内师资不足的现状。

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是重要的依据。同时,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是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的主要判定,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技能提升以及毕业发展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为保证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高校应站在一定的高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校完善课程的构建。当前,部分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也就是没有深化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这导致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人才的需求不成正比。为改善这种现状,高校应及时转变思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调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展开相关的研讨会,探究全新的教学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四、健全能力考核体系

对教学来讲,学生的能力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效果以及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它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时,考核体系还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改善以往的考核方式,不断探究优化考核体系的方式。首先是MOOC考核体系,其主要考核的内容是学生知识单元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测评与互评分值,构建网络在线分值。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课堂能力的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可以有学生的具体考勤情况、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后的计算分值,以及学生的个人表现,得到的课堂评价分值。最后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例如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理论的应用等内容。考核体系的健全,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打破限制,避免出错。同时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进而提升专业教学实效。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应强化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深入探究以及建设,不断采用新的思维,引入新的理念,结合新的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革新,完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能力考核体系,推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从而不断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