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电磁学实验课高效研究

2020-12-07覃冬丽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覃冬丽

(横县新福镇第一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322)

一、实验现象导入教学

在进行电磁学教学时,部分学生难以通过想象来理解“磁场”的概念,这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导致其不能深入理解。教师为改善这一现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基础概念,可以为学生展示相关实验,使其进行思考,将无形化为有形,将抽象化为具体,进而提升学生对磁场的认知。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很难理解这一概念,学生对此也会产生困惑:磁场是否真的存在呢?为解开学生的疑惑,并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准备如下实验:在撒有铁屑的玻璃板下方放置一个马蹄形磁铁,慢慢地将玻璃板放在马蹄形磁铁上。这时学生会发现铁屑排列的形状,与教师之前讲述的磁场线类似。这样一来,能够加深学生对磁场的理解,并掌握马蹄形磁铁的磁场分布。再如,教师可以用一个直线型磁铁、几枚铁钉和一个指南针展开实验指导。为更直观地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还可以采用媒体教学的方式,将实验进行投影。在第一个实验中,使磁铁与铁钉保持一定距离,并逐渐拉近磁铁与铁钉的距离,铁钉很快被吸引过来。第二个实验是指南针的针盘自始至终指向一个方向。在以上的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意识到磁场的存在,且磁场的方向始终不变。以上直观的实验使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为其后续实验学习做好保障。

二、实验指导,合作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达到理解实验现象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下进一步掌握物理理论。初中电磁学因其知识理论的抽象性,使得动手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实验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简单的实验,再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首先,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提出相关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实验流程,设计实验步骤。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简单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大致流程,并记录下相关的数据。最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探究的形式,观察实验现象、整合实验数据,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同时,学生经过探究操作能够认识到实验的科学性与重要性。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探究时,可以先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在我们熟知的磁体磁场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可能与哪些磁体磁场分布类似呢?学生提出猜测: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可能与直线型磁铁的磁场分布类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最直观的实验是通电螺线管周围铁屑的排列以及小磁针指向实验。经过实验对比,学生可以发现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与直线型磁铁外部磁场分布类似,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明确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又可以巩固相关实验理论知识,并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

三、创设实验情境,优化教学氛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已然成为教学重点,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为改善这样的现状,需要教师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构建“激趣式”教学实验课堂,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验素养。教育工作者要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民主、和谐的课程创设,能够使学生在自由发挥的平台主动思考、想象、提出问题、交流互动、动手探究、数据整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一实验主要探究的是导体在磁场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并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这一内容与之前学习的“电路”内容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与之前所学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与磁场的关系。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简单的实验器材连接、铁棒运动等内容,电路中除了电源、导线、开关等基本物件之外,还有支架、灵敏电流计、马蹄形磁铁和金属棒ab。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整电路开关,让学生观察金属棒ab的运用方向,以及电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并让学生猜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导体在磁场运动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相关实验。这种“激趣式”课堂,能够将学生吸引到实验教学,使其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实现综合发展,促进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为顺应素质教育的深入,应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师有效开展电磁教学实验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磁学内容,并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教师可以进行实验验证,使学生充分了解抽象理论。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还要组织学生以组内探究的形式进行实验。最后,实验指导同样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下,自由发挥,全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