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2020-12-07吕浩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吕浩

(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段庄中心校,河北 黄骅 061109)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解决问题”教学,要求我们把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力,并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组:首先是为学习新教材铺垫的问题组;其次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组;第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组。三组问题相互联系,形成结构性问题组。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主动探究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理解你的问题。第二步:选择一个计划。第三步:尝试你的计划。第四步:检查你的答案。第五步:反思你做了什么。

三、暴露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展现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展现思维过程是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需要,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措施。

例:一桶油连桶重36.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有20.5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此题在作业中出现过几次,有多种解答方法,但有一定的难度,是开发学生思维的好题。在教学中,学生先读题,思考片刻,学生举手:

生1:我的算式是“36.5-(36.5-20.5)×2” 先求半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 再求全桶油的重量,算式是“(36.5-20.5)×2” 问题要求油桶重多少千克,只要把“总重量-全桶油的重量”,所以算式是“36.5-(36.5-20.5)×2 ”

生2:我的算式是:“20.5×2-36.5” 把20.5× 2算出一桶油和两只桶的重量,减去油和桶的总重量,就是桶的重量,所以算式是“20.5× 2-36.5”

生3:我的算式是:(20.5-36.5 ÷2 )× 2 ……

生4:解:设油桶重为X千克。36.5-(36.5-X)÷2=20.5

黑板上写下四五种方法后,我问“谁来说说算式1,你是怎么想的?”一举手我吓了一跳,全班54人,只有10多个同学表示能讲清理解,热闹的表达发言之外,还有三分之二多的同学是一片迷茫,似懂非懂。算式2算式3能说理的同学则是更少。看来这绝非偶然因素,这里蕴涵一定的教学规律。第一次教学决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饭”,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否则以后再多的练习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为此,引导学生说算式(1)的思路时:我在算式“36.5-20.5”下面标明半桶油(不含桶)的重量,接着让学生,直至每个同学理解为止。方法(2):先让生说出“20.5×2”表示什么?再请学生讲清解题思路。就这样我采用了“小步子”的教学方式,让中等生和学困生也来说说理,暴露思维过程。在交流中让更多的学生相互得到了补充,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表达结果相结合过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四、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经历、探索与体验来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在反思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指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性;指导学生在反思解题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具体的策略,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归纳而得到适用范围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五、演绎拓展变化、强化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它首先存在于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完成新的学习课题;其次存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为将学过的数学知识、原理、技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向高层次发展。以《三步计算应用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模仿性演练。教师可以继续提供与课的开始相近的或类似的情境:学校体育室里有一些篮球,四年级学生借走了15个,剩下的篮球个数比借走的5倍少10个。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变式性演练。如提供信息:超市水果柜台,苹果有90千克,是桃子的2倍,桔子比苹果多3倍少12千克。让学生自主地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拓展性演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己从生活周围寻找情境,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等。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