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2020-12-07韩芳芳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韩芳芳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铜钹山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60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学生采取熟读和背诵的方式,将书面语言向自我语言转化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反思

(一)朗读教学的计划性不足

当前,教师对学生的早读、晚读课程实施中的指导和帮助较少,使得学生对早读的目的不明确,难以掌握高效朗读的方法。而这主要是因为朗读教学的实施缺乏计划性,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朗读内容与朗读目的不明确,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素养的提升。

(二)朗读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主要是要求其通过重复阅读来加深记忆,虽然能够让学生熟能生巧,但是朗读过程冗长,就会导致其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进而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朗读教学形式上具有较强的单一性,使得其难以正确地关注朗读内容自身,在课文探索方面缺乏动力,进而影响朗读教学质量。

(三)教学观念落后陈旧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教师仍然将分数和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害怕完不成教学进度,对于朗读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多只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朗读稍作提及,没有分出足够的时间对朗读教学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不重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想法,导致学生自身也对朗读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注重对自身朗读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朗读能力的缺乏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对文章内涵和情感难以准确把握,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效率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一)朗读目标明确,阅读具有较强的层次性

因为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所以教师在朗读目标设置时,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真特点,确保朗读目标具有层次性,又不乏规律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之前为学生做好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读音、句子语音和语调,保证学生可以顺利而又无障碍地进行朗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于朗读课文的选择需要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符,并在朗读前帮助学生做好生僻字的辨识,并简单说明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并探索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帮助学生在准确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文学艺术的魅力。

(二)朗读形式多样,彰显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经常反思自身在朗读教学中的不足,并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始终以创新的精神,将朗读教学变成学生更加愿意接受的学习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过程强化其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最终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培养,阅读习惯得以养成,阅读素养得到提升。在多样化的朗读教学形式中,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来选择。比如有的篇章人物较多且趣味性较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而针对课文结构较为复杂的情况,由于学生在理解时难度较大,就需要教师以引读和答疑的方式开展朗读教学,帮助学生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从中感知课文的语言魅力所在。

(三)做好朗读反馈,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当学生朗读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朗读过程进行评价,表达自身对课文的见解和看法,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回答,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价,这样不仅能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而且还要确保评价的科学性,这就需要发挥多元化评价标准的作用,通过分析学生的整体表现,引导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互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总结和交流。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始终秉承发展的眼光,通过教师的鼓励,增强学生朗读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实践活动,形成朗读习惯

朗读能力的提升、朗读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除了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扩充自身的朗读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外,还要通过平常的课余时间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加以训练,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磨练自己的朗读技巧,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实现学生朗读能力质的飞跃。学生通过朗读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朗读技巧,丰富自己的朗读经验,同时还能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自己的大脑思维,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的机会开展朗读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还可以利用每天早读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促进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明确朗读教学的现状,并加强对其目标的明确,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切实强化有效性对策的实施,提高学生朗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