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索
2020-12-07王炜
王炜
(重庆市开州区铁桥镇灵通中心小学,重庆 开州 405400)
小学的数学教师属于学生们接触数学的启蒙者,学生们对所有的数学知识从无到有都要依托于小学的数学教师,所以小学的数学教师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近些年来,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逐渐地出现在了教育者的视野当中,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去进一步的探索数学的知识。基于此,本文针对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和讨论。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思维导图是在将相关的信息组织进行有层级、有分类的进行分支化得展开讨论和说明,由信息的关键词或者图形标志进行合理的分支,并且还要使用色彩以及字体的变换将学者的放射性思维以及结果变成可视化的思维工具。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的数学教育环节进行详细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清晰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宏观内容,当教师在对一小节的数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教学时,学生们就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此小节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并且能够将知识内容的难点部分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另外,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度,这能够将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难度有效地降低,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更加便于下学生们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们数学的成绩。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
当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品格的培养。在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当老师进行提问之后,学生没有答案,回答不出来,老师也不要着急说出正确答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一步一步慢慢地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将正确的答案回答出来,这证明学生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跟紧老师的思路,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帮助学生理顺听课思维。老师教导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也应该从这个方向入手,学生在没有做题思路的时候不要急于看答案,而是可以找同学一起研究,或者找老师进行引导讲解,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到学生。对于一些特定的数学题目,教师可以设计出专门的思维导图,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负数》的相关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绘制思维导图,使得学生们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负数和正数的对比,进而加深学生们对于负数知识的理解。以数轴为主线,引导学生们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右边展示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正数,在左边展示将要学习的负数,以0为分界线,使得学生们在数轴和思维导图的引导之下更加科学的学习数学知识,使得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
(二)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及未来学生们学习发展的需求,可以进一步降低学生们对于教师的依赖,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精神,激发学生们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进行“援助和圆锥”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之前学习的一些内容对学生们展开学习的引导,并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圆锥和圆柱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为了进一步降低思维导图绘制的难度,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提示,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圆柱的基本特点、圆柱各个组成部位的名称、圆柱展开图的一些相关知识点等。然后学生们根据教师的引导,可以自行绘制出思维导图,使得学生们在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有关“圆锥和圆柱”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而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转变自己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化的改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学环节,从而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思维、加强学生们对数学的情感体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