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法
2020-12-07王启华邢雨婷
王启华 邢雨婷
(吉林省龙井市第四中学,吉林 龙井 133400)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不同于小学时期,初中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也更强。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生物课堂的核心素养教育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首先,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急需一批具有综合素养能力的人才。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更多的实践来分析事物本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其次,老师通过课堂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训,可以使老师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便于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后,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核心素养的原则
核心素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他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辩证能力、思维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对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活动时,为保证实效性,必须要遵循着几点原则:
(一)坚持核心素养教育的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准则,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针对学生阶段性发展规律,科学地将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保整个教育过程的科学严谨性的规范性。
(二)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中注重时代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时,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融入到课堂当中,结合时代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确保教育具的一定的超前性。
(三)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要遵循民族性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要着重强化民族性的文化传承。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历史完美地融入到核心素养教育当中,从而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另外,将民族文化植根于核心素养教育中,突出强化国家和社会责任,体现民族特点,让核心素养教育更具有中国特色。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未来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一)实例分析
我国某市初级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该学校学生作为核心素养教育示范群体进行教学活动,并通过引入式教学模式、实验实践式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手段,全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使该校学生身心方面均得到良好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该学校在核心素养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针对问题不断进行分析与创新,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入式教学方法
在初中生物课堂核心素养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学习兴趣,其次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课程和素养话题的引入。
例如:在人教版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先抛出论点,即:什么是生命价值观念?首先生命观念的理解是要建立于对生命现象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特征基础之上的,而后通过实验分析与科学研究所得的一种抽象性观点。抛出这些问题后,学生们的思维会下意识跟随老师的节奏,甚至会对生命观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此时生物老师就要善于挖掘并利用生物教材,通过对生命体征的构建为学生呈现了出一个完整的生命现象,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形成生命观念。
尤其在讲到《人的生殖》一课时,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如:“大家想一想,我们又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后,老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人类生殖系统、受精作用、胚胎发育等生物知识。待学生们理解了生命观念后,生物老师则可以引入核心素养教育。老师可以借助于“亲爱的,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得我爱你!”这则在汶川地震时为救女儿牺牲的母亲手机里最后一条留言为材料,构建出特定的情景模式,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母爱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对生命的重视。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教材本身的知识,同时使学生们对生命更加的珍惜,还培养了学生们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们核心素养能力。
(三)以科学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和生命一样,都具的发展性和成长性。而思维一旦被固化,就很难再改变。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科学论证的方法激发学生长远的思维能力。
例如:我国传统观念里“生男生女全在母亲”这一说法显然就是错误的。老师要通过染色体的作用、性别形成规律问题入手,结合图形方式为学生讲解。另外,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产生质疑-科学分析—解决疑问的方式为学生科学论证事物的真理性,提升学生思维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可知,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十分关键的。通过核心素养教育,学生更能够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拥有更为完善的品质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