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澄清理论对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2020-12-07李红艳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李红艳

(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青海 西宁 8116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中职生德育教育实践中,价值澄清理论对引导中职生形成价值观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中职生价值多元的时代境遇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给中职生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丰裕、信息的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对思想观念的冲击和价值标准的重塑。这个价值多元时代,多样性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共生共存。“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以共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为纽带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或语言群体。”

媒体、手机、电视、旅游活动及学校教育等等带给中职生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各种文化和思想并存于中职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为成人所肯定或认可的价值体系受到冲击或否定,新的价值一方面不被中职生系统全面的学习或接受,另一方面也不被师长所认同。对中职生而言,多元化的价值观为丰富思想、拓宽视野、激发创造力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对其形成价值目标、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带来了难度,甚至形成价值混乱,至于因无所适从而困惑、冷漠、盲从、反复无常、随波逐流。有些中职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时,无视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只讲自我价值,不讲社会价值,过分强调自我,追求个人利益,而丢弃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如何帮助中职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与价值有关的问题,如何指导中职生支配“之余的时间和精力”,如何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选择并改变他们的行为,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应该长久思索的问题。

二、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纽约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刘易斯·拉思斯,其著作为《教育与教学》。

澄清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其包括“以生活为中心”,“对现实的认可”,“鼓励进一步思考”和“培养个人能力”等“四大要素”,认为在价值多元化的环境中,不存在一套理想的、公认的、普适的价值观,传统的价值说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职生的价值认同,家长和老师所灌输的价值观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不一致、甚至冲突,这会让中职生无所适从,甚至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和抵触,进而变得困惑、冷漠和矛盾,在许多情况下,中职生做出了选择,但他们不明确支持他们做出选择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这势必引起中职生的行为混乱,为了变成师长眼中的好学生或好孩子,中职生会学会谎言、隐瞒,表里不一。引导中职生澄清价值,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进而内化为行为,是价值澄清理论的出发点所在。

三、价值澄清理论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价值澄清尊重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树立榜样”“说服”“鼓励”“规则和制度”等传统的发展价值观的教育方法能支配学生的行为,甚至能形成中职生的态度,但其“正确的”价值是预先确定的,以某种方式灌输给中职生,侧重的是让中职生接纳“正确的”价值,而非让德育主体彻底、全面的思考并自由选择其所珍视的事物,因而没有体现或者否定了德育主体性。传统德育模式强化人的共性培养,旨在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消解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创造性。

(二)价值澄清理论以中职生的生活为中心

价值澄清理论的第一步,往往把注意集中在中职生生活的某些方面,或者是态度,或者是目标、兴趣、情感和烦恼等心理问题,或者让中职生思考如何处理友谊、抗拒、合作、金钱、贫穷、等社会问题。因此,某一天我们在操场上,或在走廊里或者在散步时如无其事地问一个学生:“你闲余的时间和精力是怎么支配的?”我们料想,对闲余时间的支配能提示学生的价值取向。或者问“这个周末,你有什么计划?”等一切能暗示与这名中职生价值相关的问题。

(三)价值澄清表现出对中职生的认可

学校德育的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不能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符,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价值澄清理论在意图澄清中职生的价值时,要求教师不偏不倚地接受中职生的立场,不能表示赞同,也不能表示反对,不能有任何评价,不能用教师现有的价值去评判学生的价值。相反,价值澄清理要求我们从整体上表示接受中职生的立场,不管他们的思想或情感多么混乱或消极。中职生开诚布公地表述自己的价值,教师引导或者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对中职生的认可是对中职生德育主体的理解和尊重,有利于消除中职生对说教和教条的抵触和抗拒,可帮助学生接受自我,正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进一步帮助儿童发展评价过程。

(四)价值澄清鼓励进一步思考

价值澄清理论重视价值观获取的过程,而非学生获得了怎样的价值观。价值澄清理论并不是把现有的价值强加给中职生,而是鼓励中职生进一步思考,尤其是更加全面的思考价值问题,思考自己的价值是否符合价值标准。在选择阶段,我们需通过各种策略让学生思考他做出的选择是受收到了外界或他人的影响或逼迫?他是否是在众多的可能的选择中选择了他认为正确的选择?是否审慎地分析了每种选择可能导致的后果或带来的影响?在珍视阶段,需要引导学生考虑他是否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是否愿意向他人确认自己的选择?同样,在选择阶段,中职生需要思考或者回答他是否根据选择做出了相应的行动?且把这种行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的重复?一般而言,教师应鼓励中职生:更加明智的选择;更加清楚他们所珍视和珍爱的事物;更好地把选择整合到日常行为之中。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个体获得价值的过程比获得特定的价值结果更重要,也即,培养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比直接灌输给学生某些观念更有效。

总之,当教师给中职生澄清他们自己价值观的机会时,他们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和果断,中职生会表现出更少的困惑、冷漠和矛盾,他们的行为也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