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20-12-07潘利东
潘利东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魏村镇张庄小学,河北 保定 071100)
一、强化语言基础知识分层,为朗读环节打基础
要建造起一座高楼,首先要打好地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教师先要对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进行拓展。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中,处在最基础部分的就是字词的识记,对于朗读来说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字词句储备,才能够流畅的朗读,避免因为不认识字词而在朗读的过程中频频中断,影响学生朗读体验和朗读能力。虽然从笼统的方面上来说,打好朗读的基础就是要做好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拓展。但是要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一方面,虽然在基础的部分都要强调字词,但是在面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时,教师在设计字词拓展环节时就要在学生原本的字词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巩固,不能出现字词内容过于简单的情况,否则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基本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而教师要把握好这个难易程度,就要在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之外以教材的内容为参考。所以在基础知识的部分,将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的关键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将朗读教学与阅读等其他部分进行有机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式的教学。
二、增加课堂朗读环节时间,提升朗读的流畅性
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除了要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提升朗读的流畅性。只有在能够流利朗读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其他的强化练习。而要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只能够通过增加学生的练习量来实现。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要增加朗读的时间,多进行朗读练习。对于教师来说,要增加学生的朗读练习量,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增加课堂上朗读的练习环节。因为只有在课堂上教师的监督下,才能够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朗读练习。同时教师也能够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纠正。但是,课堂上的朗读时间并不能随意地增加,所以教师就要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整个学期,整本书以至于每节课、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还要参考阅读、写作等其他部分的教学任务,将朗读练习融入整体的教学计划中。其次,教师在增加朗读练习的强度时也不能忽略朗读练习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时,除了传统的重复式朗读之外,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或者借助于击鼓传花的方式进行分段接力朗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做到高度集中,确保朗读练习的效果。最后,教师通过增加朗读练习的强度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强化,不仅要关注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表面因素,还要保证好朗读练习的整体环境。在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的时候,因为需要学生朗读出声,所以难免会出现无序的课堂状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强教师的控堂能力,让朗读环节尽可能地井然有序,使朗读练习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而从学生本身这一层面上来说,则需要学生培养对于朗读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高质量地完成朗读练习,确保掌握基础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运用和实践,使自己的朗读能力能够通过练习得到真正的提高,而不是浪费时间做表面功夫。
三、创设情境体验文章情感,增强朗读感情色彩
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整个过程中,增强朗读的情感色彩是最后的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最难实现的一个阶段。一方面,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丰富。即便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并且将其用朗读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或者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这个群体的认知特点缺乏了解也让教师不能针对性地提高小学生的共情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自然也就很难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朗诵。要改善这一问题,增强小学生文章朗读的感情色彩,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所感触和体会。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则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和了解以及学生自己共情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了解这一点,主要就是通过将朗读教学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借助于教材内的文章这一基本的素材对学生的课文阅读和分析能力进行训练,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朗读之前做到对文章基本情感基调的掌握。而在提高学生共情能力这一个方面,主要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情境创设主要是在将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和情节尽可能还原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沉浸到文章所描写的环境中,通过这种类似于亲身经历的体验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文章的情感。这种方法对于本身经历少,经验不足,生活简单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提高其自身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情境创设主要是由教师来实现的。教师在对文章做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之后,充分地借助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通过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素材的播放为学生营造一个整体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对文章进行学习能够迅速地进入状态,对文章中的情感体会更深刻。创设情境的过程不仅可以由教师主导,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方式就是角色扮演和舞台剧表演。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小组内的不同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出现的不同角色,然后进行分角色的朗读或者是表演。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需要以教师创设背景作为前提,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因此在强化学生共情能力方面效果也更好。借助于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加强小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帮助小学生把握好朗读时的情感基调,能够真正实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强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阅读、写作能力,还着力于不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