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趣味课堂”初探
2020-12-07李姝旖
李姝旖
(江西省铜鼓中学,江西 铜鼓 3360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趣味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高中生物教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构建趣味课堂
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而其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一结论也是因为其在不断思考与探究问题,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学习的先决条件还是在于问题的提出,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期间要想有效运用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来为学生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同时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借由此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细胞呼吸'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借助于多媒体辅助工具来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食品,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将手伸入存储粮食堆之中的话,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温热呢?"借由这一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思考欲望,让学生对细胞呼吸产生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真正有效实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渗透实践操作,构建趣味课堂
在探究性学习期间,其教学重难点并非是知识讲解,而是如何有效构建出高效且互动的师生教学环节,让生物教学知识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实现双向传输,同时有效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这样自然能够进一步提升探究性学习效果。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之上,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自身主导作用,在课堂之上巧妙设疑引发学生探究思维,而且还需要在教学课堂之上注重师生互动重要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模式下得到提升与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得以提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之上,要想有效提升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最好是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探究与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教师就可以在课程之中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到“培养液中酵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之中,而且最好是灵活的借助于各种问题来引导学生实践与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自主思考与探究,充分提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教师要利用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显微镜使用常识》-课中,教师先对显微镜如何使用进行教学讲解,然后让每位学生轮流观察显微镜下物体的变化,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显微镜的使用记忆更为深刻,实践与理论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内容,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效果得以保障。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创设趣味环境
教师可以围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和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了解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生活化情境,注重从生活中取材,进行情境引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生物》教科书“稳态与环境”"生活环境的保护”时,教师可以引入污水处理厂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播放污水处理厂从进水到出水的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让学生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引导他们系统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并联系实际思考,提高执行力。
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也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如可以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布置生活化课题,让学生提前研究,搜集相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分享;还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活知识通过其他教学模式融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例如,在《生物》“遗传与进化”“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搜集相关素材,设定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等方式深入学习、研究,从而不断培育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意识;还可以联系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将上述教学内容和新型冠状病毒结合起来,研究其细胞结构等让学生在问题研究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获得成就感。
结论:趣味课堂的构建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教师还可将其延伸至课外,通过在生活中举办相关生物知识竞赛或课外种植等活动,让学生结合实际,研究生物知识和结构,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促进核心素养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