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小学美术家乡情教学模块的研究
2020-12-07谢楠烨
谢楠烨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阳明小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的定义“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改成了“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我们看到了“文化”二字,美术教育更偏重于文化性质,强调中小学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学技能课,还有更广泛的“艺术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学习,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种积极的拓展和重大的进步,这种人文化的课程是目前美术教学改革中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给文化定位?如何进行人文化的学习呢?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美术学习是不能脱离文化背景的,其中民族文化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那对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而言,就要实事求是,选取一定学生生活中的,精简,有趣,浅显又能积极参与的家乡文化内容来学习,即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艺术魅力,更能培养学生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中华民族的文化非常繁杂,这其中,家乡文化是最能直接和学生交流、接触的文化,也能让学生参与并表现出来。同时,也是新时代学校美术教学的改革与行动,我对“家乡情”教学模块研究也基于此。
本次教学研究提出的步骤是从广大文化范畴中一步一步缩小选取范围,如下:
一、学生传承和交流文化
文化的美术课程→中华民族文化→地方文化→本土文化→升华对家乡的情感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交流会上以美术做载体交流、传承表现“家乡情”。
重视家乡文化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界定微型课题教学内容?本教学研究“家乡文化”,即:发现家乡特色文化资源。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内容,如我县特有的建筑群——文庙、罗城船形古镇、嘉阳小火车等,这里就必须要有教师引导性。当然,作为美术教学,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这也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引导能力,让学生在寻找文化中找到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这也是新课改的人文理念。
本教学研究是针对基础美术教育设计的,其教育对象是小学生,研究过程为:了解家乡文化→确定家乡文化教学内容→学习家乡文化→通过美术多种技法形式表现家乡文化→展示作品、评价→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具体步骤为:
(一)准备工作,调查,了解本地主要文化资源;
(二)确定文化课程的选取目标内容。从贴切学生生活的衣、食、住、行选取内容,如:《浓浓家乡情》《家乡的小吃》《嘉阳小火车》《罗城古镇》《家乡文庙》《彝族风情》《捏泥人》《卵石绘画》等教材内容。
(三)教学资源形成方面:1.教师方面:课程资源意识到位,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种调查研究,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2.学生方面: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搜集自己喜爱的家乡特色文化,照片,并积极交流资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科互动等过程中,产生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四)体现出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同时体现出时代精神,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并学习,同时,改革评价办法,对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情感性评价重视;并借此构建学生的家乡文化价值观。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培养人文精神,举办《浓浓家乡情》为主题的美术手抄报成果展览并引导小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六)活动激趣,举办《我爱家乡》等美术作品比赛,如:捏泥人,卵石画等,并展览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作品,在广泛的参与中,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观察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理解家乡文化。
(七)进行《浓浓家乡情》主题班会课等,让学生交流,升华情感教学,认识家乡,爱护家乡,建设家乡,为自己家乡而骄傲,拓展并延伸爱国主义教育。
此次教学研究我把家乡文化资源引进美术课堂,并围绕课程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优秀作业展览等活动,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熟悉的家乡,每天都生活在此,能够让学生启发记忆、观察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以及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另外在隐性教学方面,使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历史、习俗,激发了学生喜爱家乡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把家乡建设得更美的责任心。
此后,“家乡情”教学还提升了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美育家乡情的“情”是一种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小学生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深切热爱。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家乡并不是本地,在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时候,有了更多地方文化的交流,扩大了学生视野,还能让学生产生对文化更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珍惜自然,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等,形成自豪的中华民族文化观。
最后,在通过本次“家乡情”教学研究中,也确定了课程资源形成的新角度——经验课程。家乡文化课程资源形成的角度是来源于生活经验。准确地说是人的经验为教学课程资源,其中,有教师经验、学生生活经验,师生互动经验等,改变了教师是美术教育教学的唯一主角性,提倡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经验课程使得学生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次方面进入了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这也就是新课改所提出的“美育“所在。
民族文化对学生有着重要性,“民族文化”其实就是我们的根的文化,它既包括有形的文化,还有非物质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流动的,动态的。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了民族文化对民族自尊心、民族个性特征的深刻影响,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就意味着其在世界文化的缺席,如今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身边文化,家乡文化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小,但也不能轻视,“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也是我们美术教学中一次现实的改革和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