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核心素养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2020-12-07龙永会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龙永会

(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学教育集团,广西 柳州 545007)

一、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程式化的教学模式难以长时间让他们将精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借此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政治认同素养是学生最需养成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若能从心底里认同我国的政治体系,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非常大的益处。当前,很多教师授课模式较为固化,致使学生难以将全部精力集中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教师可尝试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借此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在无形中提升其政治认同素养。

例如,笔者在进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加强宪法监督部分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宪法讲座,而后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宪法的理解。一些学生写道:“宪法铭刻我心田,人民意志在其间……”利用此方式,学生深入了解了宪法的产生于完善过程,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后边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师若能有效丰富教学形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

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尚未发展完全,教师若想更好地进行教学,可尝试将实际案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此帮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素养。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材理论讲解上,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产生厌倦心态,从而阻碍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无益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理论内容时,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借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在无形中完善其法治观念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例如,在进行《公民义务》的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使其发现身边未能承担公民义务的现象,并组织学生在课上针对不良现象进行讨论。一名男同学说道:“去年夏天,我和舅舅去长城游玩,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叔叔偷偷在长城上刻字,舅舅和我对他进行了劝阻。这名叔叔听到我们的劝阻后,非常不屑,而后舅舅给他讲了爱护公共财物的内容,他才羞愧地低下了头。”而后,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此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们思考一段时间后,开始各抒己见。通过此方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意识有了进一步提升,这对他们法制观念素养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深入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公共道德素养

社会实践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以往道德与法治授课中,教师忽略了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重要意义,以至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浮于表面,难以触及灵魂。基于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借此提升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应根据周遭环境及学生的意愿安排实践活动,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此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真知”。此外,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能对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可在一定程度提升其社会阅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对其今后的进一步综合发展有非常深远的正面影响。

例如,在教学《丰富的社会生活》时,教师可结合时代特点,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寻访孤寡老人,并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在活动中,学生发现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针对此情况,学生自发组成了小组,每周到老人家中教其使用智能手机,还会帮他们搬一些重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老人都可以和自己的儿女进行视频通话了。以此社会实践方式,学生可在帮助弱势群体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总结语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此举不仅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为社会养成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若想做好两者的融合工作,需不断丰富课堂形式,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体验,同时,还应在教学中融入实际案例,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提升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要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借由实践活动磨炼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核心素养与道德法治知识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