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初探
2020-12-07隋玉霞
隋玉霞
(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山东 东营 257000)
新时代给初中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旧课标、新教材”的挑战;教师专业化程度与教师知识更新的挑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更新的挑战等等。虽然,不少初中思政课教师能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既重视书本知识,也拓展教学内容,实时传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但在部分学校,在一些教师身上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教师要胜任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负时代重托,就必须重视当前时代背景下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这不仅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更是推动中学思政课教育改革,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学实效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如何提升初中思政教师专业素养,要不断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种素养,不负韶华,不负时代重托?我认为应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的教师利用“共同体”这个群体活动,通过互动对话、协同创新以获得自己的专业发展。通过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教师在群体组织中,通过与他人有效互动、协同,通过组织学习的过程,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从而更加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个人智慧和群体智慧,从而达到整个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与超越提升。
二、完善体制性平台建设
在国内日益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应该对个体自身的专业发展倍加关注,并通过各种方法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外,学校和社会还应该潜心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给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性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体系,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所谓体制性平台,是指学校设立的并纳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机构,其职能是其职能都是致力于教师教学学术事务的指导与管理,服务于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完善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以教师群体为主体,定期举办教师发展“沙龙”活动,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思想启发与教学反思,从而为教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通过为教师提供多平台的网络资源课程,引导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培训,自我提高。
三、加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完善并且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它是一种优化教学工作的教研活动,目的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集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体差异。它突出的是集体智慧和力量,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备课制度,能够集思广益,互相帮助互相借鉴,采取备课小组所有人的长处,实现组内资源共享,做到共同进步。集体备课制度让年轻教师吸取年长教师的经验,有利于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可以让年长教师向年轻教师学习最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有利于年长教师的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个人思想智慧以及灵魂可以自由碰撞,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整合每个人的优势部分,让资源利用达到最优化,从而将思政学科建设推向进一步发展。
四、激发思政教师自我优化的发展意识。
(一)响应时代号召、提高思想觉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社会飞速前进。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再者,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引领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领作用。
(二)终身学习以完善知识结构。中学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终身学习,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致力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三)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升创新思维。在新的时期,习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思政课教师绝不能固守陈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
(四)提高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目标之一,就是将教育信息化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对于中学思政课教师来说,应该紧跟教育发展潮流,把教育信息化应用技术看作是一项必备技能,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新媒体技术所创设的学习环境。
总之,只有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守好一段渠,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