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化措施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2020-12-07罗荣
罗荣
(望谟县石屯镇坡毛小学,贵州 黔西南 552300)
前言
当前小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通常面对两个写作难题:一,小学生们初步接触语文写作练习,不知道该怎样通过文字表述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二,小学生们日常积累的写作素材较少,即使知道在作文中该写些什么,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枯燥乏味“干巴巴”的。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在进行日常语文写作时通常会出现两种写作现象:其一是对作文题目理解程度不足,或理解的题目偏离原有的题目基础。其二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或是在其他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辞藻的堆砌罗列,或是平铺直述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和必要的形容词语,导致写出的作文毫无学生依照当前年龄应该具有的鲜活之气。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课堂中,要引导学生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细节与生活中发生的实例,并将对生活的观察合理运用到写作内容中,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至于无事可写,面对作文题目无处落笔。通过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们只有将日常生活观察的结果和通过自身思考得出的结论相结合,所作出地文章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学生只有将写作扎根于日常生活,才能写出符合自身写作规律的与实际生活相符的写作内容。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由此可见,学生们展开作文写作的关键就是要将作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写出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将生活化写作贯穿学生们的整个写作生涯[1]。
二、搭建生活化写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通过前文的论述,学生们可以发现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写作内容的展开时,应该从何处入手着笔,才能更好地完成当前的语文写作练习。而仅仅是明白课堂写作的构架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们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展开写作练习,以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写作题目为例,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日常的所思所想,所以教师布置的写作题目往往无法适合所有学生写作,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日常写作门槛,比如教师在课堂中以《我和我的宠物》为题目组织学生们进行写作练习,但是并不是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家里都养过宠物,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将课堂写作的要求降低为要求学生们每周写三篇题目自拟的日记,每次的日记内容由学生自行把握,写日记这一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写作平台搭建后,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培养写作习惯,当写作门槛进一步降低时,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将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
三、通过对生活趣事的描写,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对学生们写作内容进行引导,当学生们对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事情进行描述时,在写作时往往会使学生们再一次回忆起那件已经发生的事,而如果学生们对一件发生在他们身边让他们觉得比较痛苦的事情进行回忆时,往往会降低小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愿意一遍遍对痛苦的经历进行复述,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写作内容进行相关引导或直接对写作内容的大方向进行要求,引导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针对生活中发生的有意思的趣事进行展开描写,学生们通过对生活发生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案例或生活中的趣事展开描写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2]。
四、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习作效率
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们在积极、舒缓的教学氛围中更有利于写作思维的发展,而在消极、紧张的教学氛围中,反而不利于学生们拓展写作思路。传统的写作课教学中,课堂教学主体是老师,由老师对学生们的写作内容进行设计、训练和点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联性较弱,学生们对写作内容展开的思考较少,学生更多的是根据教师的课堂指引展开写作练习,而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紧张、僵化,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展开,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课堂写作的倾听者,以平等、温和的教学态度感染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小学生,进而促使学生们吐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而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对写作内容进行指导。教师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效率。
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模式下的语文写作课堂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写作需求,面对当前语文写作课的教学现状,利用生活化措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帮助学生们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是当前教师们可以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