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推进

2020-12-07古丽娜尔哈孜阿依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古丽娜尔·哈孜阿依

(青河镇第三幼儿园,新疆 阿勒泰 836300)

实施家园共育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家长和校园携手才能将幼儿教育进展的更顺利,才能使幼儿教育发挥整体的功能,使幼儿得以健康的成长。对幼儿教育而言,探究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内涵及发展现状

家园共育教育是指学校和家长联手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校期间由教师进行教育,不在学校期间由家长进行教育,在实施过程当中,家长和教师应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保证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经过研究证明,家长和教师对家园共育教育的理念存在误区,导致此教育行动无法同步进行,原因是无论家长还是幼儿园,都将幼儿园作为教育幼儿的主要场所。家长对自身的职责比较模糊,大部分家长都以幼儿园的要求为主对孩子展开教育,忽视了自身的教育理念,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导致家长处于教育环节中的被动状态,家园共育教育没有实现核心价值,只是流于表面。

二、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模式推进

(一)转变家园共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在开展家园共育教育的活动当中,幼儿园教师作为主导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如此,幼儿园教师有义务对家长科普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所以幼儿园教师在家园共育教育的活动当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学校应该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素质引起重视,普及教师们的法律法规意识,使教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依法执教。家长在教育环节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不仅要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观察,还要对其进行教育,以及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等等。因此,家长在此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家长有必要培养自身的家园共育理念,明白自身在此教育活动中的任务,以便和教师携手推动家园共育教育的实施。

(二)建立家园共育保障机制

1.建立家园共育管理制度。教师和家长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教育观念和文化背景方面造诣不同,所以将教师和家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教学活动肯定会有不协调的现象产生,所以要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制度,为家长和教师提供行为参考。使二者能够认清在家园共育教育的过程中各自所属的责任。

2.创设家园共育组织机构。为了使家园共育教育有效进行,可以创立家园共育协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共育组织机构,以家长们为核心选出一名家长代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家长代表可以反映家长们的统一想法和意见,是家长之间以及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桥梁。家园共育协会是由家长和学校老师以及幼儿教育的专家形成的组织,在家园共育协会中,幼儿教育专家是其主体,作用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解决幼儿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思想进行深入了解。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可以向教育专家反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互相合作的关系。

(三)分层分类指导方针的设定

幼儿园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但是每位小学生自身的认知基础、个人能力和学习中的悟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教师不能笼统的对其进行统一的教育,而是要形成客观的认知。在家园共育的教育活动中,创设分层教育的教学观念,为幼儿打造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教育策略。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其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在构建家园共育模式的过程中,家长要积极参与进来,幼儿园教师对家长的意见应引起重视,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应主动征询。如果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师要积极推行和借鉴。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幼儿自身的性格、学习能力的强弱、成长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水平等。幼儿教师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这样才可以保障家园共育活动能够顺利实施。针对不同的家庭,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任务,比如个别幼儿缺乏勇气,往往和家长过于溺爱有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为孩子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他们独自面对问题的能力。

家园共育是随着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衍生的新型教育模式,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新型教育,教师要制定多种教学策略,以便应对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的分析,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让家庭得到更多的教育支持,家园共育需要教师营造特定的教学氛围,这些都是推进家园共育顺利进行的客观条件。

总而言之,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活动中,二者的角色重要性是相同的。幼儿园应主动强化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幼儿园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有时会在教学方法中出现失误,家长平时可以对此加强监督。相信通过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使幼儿获得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