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0-12-07欧倩妮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欧倩妮

(广西凌云县中学,广西 凌云县 533100)

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前提是具有问题意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创新思维,问题探究式教学则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对政治课堂的热爱程度不高

教师往往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老师经常自己提前准备好上课的教案和内容。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自我发言的权利,一直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进行发言,教师讲课死板,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不到乐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老师也会让学生按照死板的知识模板进行记忆和背诵,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了老师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无法进行自主的预习和学习。

(二)政治课堂探究学习无法按照规定进行

政治教师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因此在平常的学习中经常会跳过探究学习的内容,而达到尽快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不落下探究学习中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己探索,而学生往往会无法进行探究,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经常会进行主题的错误探究,探究类的主题任务其实非常的需要政治老师的带领,没有老师的带领,学生往往找不到探究任务应该探究的方向。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耗费时间而没有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二、高中思想政治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沿用着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这无异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生虽然学习到了知识,却无法做到将政治知识活学活用,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将所学进行有效运用,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设置教学情境,比如联系“双11”购物热潮,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双11”时都买了什么。通过这一方式,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促进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和了解,培养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和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二)有效把控课程进程,处理好教学的“收”与“放”

在学生交流谈论的过程中,如果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在教学秩序上就没法保证,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往往会为了控制整个教学进程,就会直接中断学生的讨论,但其实这样的方式并不合适,因为如果学生正在探讨的话,突然被打断,可能思路也就断了,而且可能会降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完全不管,任由整个课堂自由发展,就会保证不了教学质量,甚至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收放不能自如的问题值得每个教师去深思,需要教师针对问题的提出、探究等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讲“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知识点时,笔者在问题的探究环节设计了以下的活动和问题: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夜市的脏乱差、扰民等问题,郑州市中原区汝河路街道办汝河社区发出“整治是势在必行”的指令,规定商贩们出摊的时间,但是问题就是商贩并不严格遵守出摊时间,仍然是随心所欲的随便出摊。可以根据这个材料提问学生,让学生帮助政府有效管理夜市进行出谋划策。在这个问题探究中,教师仍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交流,随后让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体现了教学中的“放”,但是鉴于各个小组的答案可能会有重复的,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当进行“收”,不能让每个小组都逐个进行回答,应该让小组之间互相进行补充,这样小组回答的答案就不会重复太多,而且有助于大家集中注意力,课堂也更有效率。所以,教师即使要“放”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顾,在一些必要的方面,比如时间的控制上、教学秩序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点的和帮助。教师的“收”也不是完全的控制教学过程,该让学生讨论的教师绝不能为图省事就直接忽略,教师要做的是对整个教学环节和过程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而不是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在保证能完成整个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还是要确保学生有自主的空间的。

(三)答案由唯一向多元发展

新教学观认为,问题教学法中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过程具有开放和多元性,同样,得出的结论也具有多元性,即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要比最终的答案更为重要。麦罗·希尔文指出,问题教学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而这些问题都比较复杂,并且有多种答案。这就要求问题答案由唯一向多元发展,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要进行鼓励,有争议的个别回答也不能草率地进行判断,要仔细分析其背后隐藏的原因,看到其中的合理因素。

思想政治课是以德育为主要目标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它的直接任务主要有知识的传承、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思想政治课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探讨性的,没有唯一的确切的答案。为了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否定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只会让学生不敢也不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学习的知识最终也是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的,而现实中的问题纷繁复杂,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要允许答案多元化。

三、结语

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以及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