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2020-12-07李婷婷
李婷婷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当下我国学前教育改革需要在办园、投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出发,这也是缓解当下学前教育现实困境,确保学前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将满足需求当作重心,消除资源不足的情况,将公平普惠作为追求,解决机制不完善问题;将儿童发展作为核心,解决教学质量较低的问题。所以要将当下学前教育机制体制的改革重心放在学前教育、深化管理机制改革、优化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当下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需要在办园、投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存在不足。学前教育办园体制的主要问题在于由谁办园、办什么园,其核心在于政府办园比例、目前普遍存在的“入园难”和“入园贵”等问题都和政府办园力度息息相关。一些地区幼儿园数量与日俱增,学前教育资源充足,但是满意度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并不是办园的主体,很多幼儿园通过社会力量举办。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育投入机制主要是学前教育投入责任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都具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的责任,其中县(区)政府是责任的重要主体。应该将学前教育的投入纳入到政府的常规财政预算中,进而有效解决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变学前教育在政府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较低的情况。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保证投入的全面性、针对性、保障性及激励性[1]。对机制进行创新,制定有效的措施,调动社会资源力量,将其与学前教育融合。特别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力防止资源流失。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分担成本,激发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园积极性,保证这类幼儿园的普惠性。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在加强队伍建设水平和提高质量方面。师资队伍的准入、待遇、培训及考核都是办园者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收入普遍不高,流失量较大,并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仍然较为明显。对质量管理展开分析,幼儿园不具备严格的课程准入,同时还具有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不具备完善的教育质量标准,相关规定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和实施,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模式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部门地区幼儿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2]。
二、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途径
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明确的价值立场、坚定不移的科学精神等。
(一)价值基础
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展开分析,曾经出现过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情况,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有效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部分改革甚至违背了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对其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其中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广泛推行幼儿园办园体制的改革,这一改革的最主要内容便是将一些公办幼儿园转化为私立幼儿园,将政府办园转变为个人办园,导致国有资源的流失,并且这一改革也使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比例越来越小,本来教育成本由政府和家庭共同分担,导致全部由家庭承担,对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及普惠性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些县改制幼儿园的比例高达80%[3]。近些年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上述问题,部分地区也认识到了举办权改革所导致的一些类问题,开始将幼儿园举办权收回,同样代价巨大,造成大量财政经费的流失。因此学前教育不能没有价值基础,失去其灵魂,否则会对教育事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体制改革需要明确分析价值,并根据经验展开检验。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对学前教育事业进行分析,发现学前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其民生价值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机制,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问题基础
改革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实施的新的实践方式。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也使以问题为基础的一种改革。从宏观角度出发,当下我国学前教育机制体制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发展无法满足需求,不能满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入园难”“入园贵”以及“质量低”三大问题。对于这三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完善体制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学前教育资源的充足,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证其布局更加合理,确保幼儿园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保证幼儿园的课程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最终有效解决这三大问题[4]。从微观角度出发,不管是办园,还是管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更深入的体制机制改革进行解决,例如引导私立幼儿园实现公益普惠。这需要对私立幼儿园进行全面了解,明确问题和矛盾所在,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适当投入,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语
近些来年,随着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呈蓬勃发展之势,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但是改革进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便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及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促进学前教育机制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