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探索
2020-12-07唐光蕾
唐光蕾
(邢台市第十九中学,河北 邢台 054000)
前言:在新时代下,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教学当中大力地推动,带领教育走入到全新历程当中,需要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对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弊端积极地进行突破,这样才能够推动教学的改革创新,让理想的教育目标得到真正的达成。所以,在这样的时期下,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摒弃不足,追求创新,更好地带动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得到逐步落实。
一、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
在传统模式下的历史教学当中,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在知识获取和技能提高的过程当中始终处在被动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信心和积极性都大打折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现阶段,不断地推动课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1]。只有不断地推动教学改革,才能够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和问题,真正地在课程当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参与,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开展效果。
二、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措施探索
(一)鼓励自主学习,实现教学改革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真正的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模式[2]。这样可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留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带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所以,在当前,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课程的开展过程当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例如,在讲解“法国大革命”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当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17、18世纪当中,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两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呢?”以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尝试着对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将两次革命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分析和归纳中思维更加活跃,使得学生的思维及能力得到发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合作探究,实现教学改革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比较死板,导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3]。而新课标则对这种强硬式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抨击,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和思考,让学生在思维上迸发出更多的火花。例如,在讲解《秦统一中国》这一知识点的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对秦始皇这一人物更好地了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辩论题目——“纵观这段历史,秦始皇的贡献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点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派出学生辩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站在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让学生在课程中积极地参与,展现能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最佳的课程实施效果。
(三)善用现代技术,实现教学改革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推动教学的改革,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来为学生营造一种视听结合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产生更加新颖的体验。例如,在讲解“三国鼎立”这段历史的过程当中,由于学生比较陌生,其中的知识点也比较繁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比较沉闷和枯燥。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撑下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以及内容适当的将《三国演义》当中的一些短片穿插到其中。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形象具体的情境当中对历史的本质进行了解,对历史人物的特点更好地进行掌握。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趣味横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知识串联,实现教学改革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加强技巧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解“二战”相关历史的过程当中,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战役,导致学生在思维构建的过程当中比较混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采取时间轴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二战期间涉及到的历史地点、时间、事件、过程等进行有效的梳理。避免学生在历史知识获取的过程当中思路混乱,让学生对历史加深认知,掌握更多的技巧和方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更加积极和进取,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的提升,推动教学改革在课程实践当中得以落实。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加强教学改革,不断地推动教学的创新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焕然一新,深化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达到理想中最佳的教学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中主要可以从鼓励自主学习、引入合作探究、善用现代技术、重视知识关联等几个方面让教学改革得到实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理想当中的教学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