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有效进行幼小衔接
2020-12-07付燕莉
付燕莉
(成都市温江区嘉祥英卓恩幼儿园,四川 成都 610000)
一、我国幼小衔接常见的问题
(一)父母的突击教育
父母在孩子即将升入小学时会有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很多家长此时会盲目地给孩子很多的突击教育,让孩子难以承受。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所以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循循善诱。而很多家长却盲目跟风、盲目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压力大,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二)知识的负荷化
由于小学对于知识要求要远远高于幼儿园,所以很多家长会显得比较紧张。虽然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是紧密连接的,但实则却有着质的区别。家长的过渡担忧让他们变得比较盲目,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孩子上小学前一味地给孩子灌输超负荷的知识,忽略了孩子此时的心理以及生理限制,非但没能达成效果,反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畏难的心理,也失去了对学习的种种兴趣。
(三)态度的边缘化
很多小学在幼小衔接这一部分做得并不好。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而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但是很多小学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仍是全部扔给家长,还一度提高入学考试的难度,种种门槛的设置下,让家长盲目报很多辅导班,造成孩子不适应的情况。
二、幼小衔接不当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一)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很多幼儿园往往容易忽视对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培养,而是盲目地让孩子接触小学阶段的初级知识。在提前学过一遍的情况下,虽然短期内能够看到孩子学习成绩的进步,但其只是表面现象。孩子上小学后会自动认为学习很简单,从而上课不再注意听讲。这种方式反而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不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思想观念。
(二)产生厌学的学习情绪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往往是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而且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气氛相对愉悦。但是小学阶段却和幼儿园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学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学习的知识量陡然增多。所以很多幼儿园在最后一年会提前进入小学模式,完全按照小学的时间表走,提前进入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很快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并不利于幼小衔接的有效展开。
(三)道德培养的逐渐缺失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一切事情往往是由家长、老师代劳,这就导致很多幼儿的自立能力比较差,其在生活上比较懒散,道德能力的培养不够。但是,升入小学后,由于小学班主任的教学任务繁忙,老师也无暇顾及更多孩子在生活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产生了很严重的断层,幼儿在升入小学后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
三、幼儿园如何幼小进行幼小衔接
(一)全面了解小学学习生活环境
为了有效进行幼儿园的衔接工作,第一步就要让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他们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将幼儿领入小学校园,让他们亲眼看到学习的哥哥姐姐们。在小学的课堂上体验一次小学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与小学的哥哥姐姐交朋友。此外,幼儿园要提前为幼儿准备礼物,这样在课间时,孩子们可以相互交换礼物。此外,还要带领幼儿参加小学的课间操活动,让他们亲眼看到诺大的操场、不同于幼儿园的新环境,很多的老师同学,感受小学生在做操时的神采奕奕。从而激发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向往。
(二)让小学生来园参观
在参观完小学校园后,幼儿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好奇于小学的书包里要装些什么?小学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课间午睡还有吗?为什么要戴红领巾?面对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幼儿园可以将小学生请到幼儿园为幼儿做解答。可提前让小学生做好相关准备,如帮助幼儿整理书包,告诉幼儿在小学的课堂上标准坐姿是怎样的,告诉幼儿小学的课堂上要怎样做?同时还可以给幼儿戴红领巾,让他们提前感受成为小学生的自豪。小学生入园讲解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信任感,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全面了解小学生活,还能让孩子们交到很多朋友。
(三)让小学教师来课堂
幼儿园到小学的一次转折是幼儿们成长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可以请小学的教师来给幼儿上一堂课,让他们全面了解小学的课堂是怎么样的。这种直接的了解,让幼儿迅速地知道原来在小学课堂上,上课要说:“老师好”,下课要说:“老师再见”。他们能够了解到小学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以及小学课堂的模式、这样不同于幼儿园的上课方式会让幼儿感到十分新奇,对小学课堂充满期待。
结束语
目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是我国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仅需要家长学校的重视,更需要幼儿园的重视。家长要做到平常心对待,不要过度紧张逼迫孩子。学校要降低入学门槛,平稳过度幼儿升入小学的时期。而幼儿园要提前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小学校园、小学氛围,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还要极大地激发幼儿对于小学校园的兴趣。目前,随着新的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在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好的衔接途径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