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12-07张小松
张小松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重庆 合川 401520)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教授学生相应的知识与理论,还要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可以脱离教材的限制,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展开积极思考,通过假设与验证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有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逆性思维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来练习题来锻炼自己的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但长时间使用传统的方式来解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这样就很难可以用批判性的思维来思考与判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不到良好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的来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思考与分析问题。
例如实数l,m,n满足m-n=8,且mn+2l+16=0,求证m+n+l=0.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如果采用顺推法可依直接求得m,n,l的值,但是其运算量相对较大,并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快速且不容易出错的是采用韦达定理的逆定理。
证明:由m-n=8可以知道m+(-n)=8,由mn+l2+16=0得出m(-n)=l2+16,则m,-n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因为m,-n均为实数,所以,解得所以l=0。如此则m,-n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解得m=-n=4,所以
(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并且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学习步骤,并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完成对的知识的探索,这种模式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印象深刻。例如在讲授“二面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二面角”的图像以及其大小变化的过程,然后在组织学生们采用分组的方式展开合作探究。有的学生是通过折纸的方式来观察二面角的特点的,有的学生是采用测量平面角的方式来学习的,还有的学生是直接在网上搜索二面角的度量方法,然后在采用逆向思维来开展学习的。无论是何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要学好数学不仅仅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大胆的想象,想象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为学生只有敢于大胆的猜想,敢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能够从侧面或反面来思考问题,然后通过验证才行或假设,促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集合问题时,有这样一题:“在同一个平面内有直线L,以及点A、点B,两点句位于直线的同一侧,然后在直线上找到点C,并连接A,B两点,要求∠ACB是最大角,求点C的位置。”这一道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凭借肉眼的观察直接给出答案,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然后在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
首先假设点C在直线L上进行从左到右的移动,学生要观察点C的位置变化,并积极寻找其中的规律。最初点C在直线L上进行移动时,∠ACB性对较小,但是随着点C的移动可以看出∠ACB在逐渐变大,但是当期达到了某一个位置之后,角的度数又开始逐渐变小。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行大胆的猜想,并找出∠ACB最大的点,然后在指导学生要善于运用其他结合图形来解决问题。在该练习题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圆弧的知识进行猜想:过点A、点B做一条与直线L相切的圆,切点的位置就是点C的位置。这样在这道试题中学生就进行了大胆的猜想与推理验证,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观察力的锻炼与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周围的事物无论是在观察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数学题型,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来解决数学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有效的分析题型,抓住题型中的知识点,进而更全面地解决问题。例如在习题:已知函数在x=1处有极值为10,求a、b的值。部分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没有观察清楚,未注意细节,将f'(x)=0是函数存在极值的必要条件当做了充要条件,因此计算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通过提升观察力,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创造性。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思维意识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维创造,学生自身也要积极努力的进行锻炼,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