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2020-12-07杨雪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杨雪

(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幼教中心,黑龙江 虎林 158400)

小班幼儿的情绪与情感比较丰富并且外显,其社会性的发展需要在群体活动中逐渐增强。小班幼儿初入幼儿园,离开熟悉的亲人、亲近的家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会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会给幼儿的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幼儿不愿意来幼儿园、喝水少、情绪不安、长时间不上厕所等。霍妮认为,如果儿童的分离焦虑感受得不到缓解,幼儿就会对父母产生敌意,甚至把敌意投射到外部世界。

一、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一)大声地伴有动作行为的哭闹

大声哭闹并伴有动作行为的分离焦虑,幼儿入园开学之初,因之前没有在大集体中单独生活的心理体验和生活经验,产生对陌生环境的惧怕感,所以哭闹型的幼儿占多数。幼儿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反应表现为对陌生环境和家人分离的焦虑,知道家人要离开,抱着家人脖颈,拉着家人的手或者撕扯着家人的衣服大声哭闹,不肯松手。当教师接过来抱时,有的拒绝、努力地抗拒,或强行从老师怀里挣脱,往地上爬、滚、甚至踢打老师,对老师做出不礼貌行为,甚至哭到呕吐,一有机会就想离开幼儿园,独自回家找家人。这此幼儿分离焦虑表现最为突出,甚至有的幼儿用伤害自己的行为比如,掐自己胳膊,手指,还有的幼儿在新环境的各个地方跑来跑去,嘴里总是说着相同的几句话,甚至有的幼儿用头碰其他物品表现出强烈的入园焦虑。

(二)分时间段的哭闹

个别幼儿也很抗拒人园,教师从幼儿表情上就直观地观察到幼儿心情不愉快,但在老师接幼儿进入活动室时行动上跟随老师。能够听老师讲解,但仍旧哭泣。还有部分幼儿在入园时哭闹,一日_家人离开后,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游戏时就停止哭闹,到吃饭、午睡时又开始哭泣。

(三)没有时间段的哭闹

对某位教师有特别的依恋,拒绝一切活动,牵着这位教师的手形影不离,进餐要她喂,午睡要她拍,教师一离开就焦躁不安,到处寻找、哭闹。

(四)默默地哭泣

少部分幼儿没有强烈的分离焦虑,也没有大声哭闹和相应的动作反应与情绪发泄,但在不经意间静悄悄地抹眼泪。抹眼泪的时候还要观察教师是否在看她。这类幼儿性格较内向,人园后默默流泪,不说话,不与大家玩.寻找自己的依恋物。

(五)适应幼儿园一段时间后的哭闹

只有少部分幼儿,人园初期间反而因为环境的改变变得兴奋起来,在别的幼儿表现出分离焦虑的时候没有哭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后又开始哭闹了。

二、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一)提前给幼儿做好入园心理准备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心理接受度。三岁左右的幼儿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恐惧心理,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不同的个体适应能力不同,入园适应的时间也有长有短。在入园前的一两个月时间,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思想准备,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幼儿园、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做一些什么、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人等等,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幼儿园有初步的兴致。

在幼儿园入学报名的时候,幼儿园可以让家长带自己的孩子来幼儿园,与教师初次见面并参观一下幼儿园,看看里面的环境、活动场地,幼儿会感觉幼儿园真大,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器材,就像在游乐场一样,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期待。班主任教师和幼儿进行初次见面,用和蔼的微笑、温暖的拥抱和幼儿打招呼,让幼儿觉得幼儿园的教师可亲可敬,产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为日后幼儿和教师的良好相处做好铺垫。

在报名后到入园前的几周时间中,家长需要持续为孩子的入园做好思想准备。首先,在作息时间上需要做好调整,需要做到早睡早起、不赖床,以适应开学之后的作息时间。其次,家长要继续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的认识与积极情感,让幼儿通过相关的绘本故事、儿歌、动画片等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及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状况。最后,家长要在平时有意识地与孩子围绕幼儿园进行对话交流,灌输积极的亲近幼儿园心理。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准备,幼儿会对幼儿园消除陌生心理,对幼儿园学习生活产生向往,很大程度上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

(二)优化园内环境,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产生焦虑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环境。幼儿在入园之前,是在一群亲人呵护的环境中生活,长此以往,就对亲人产生了依赖心理,因为在亲人那里可以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教育部门出台的有关幼儿教育的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对幼儿园里的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扮演一个亲人,给幼儿以温暖和安全的感受。

(三)教师要融入幼儿群体,充分了解幼儿

幼儿教师要伴随幼儿度过很长的一段关键时期,一定要尽职尽责。对即将入园的幼儿要进行了解,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亲自家访、电话了解、网络视频等。向幼儿家长了解幼儿的相关禁忌、兴趣爱好、生活规律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详细了解幼儿的相关情况,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及相处生活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对幼儿先前的生活环境与幼儿相处的人群、幼儿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解,综合多方因素,为幼儿入园提供最好的环境。待幼儿入园后,教师就相当于幼儿的一个依赖对象,要扮演多种角色满足幼儿的一些需求。平时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耐心教导,要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绝对不能冷落他们。

例如,当幼儿犯错时教师可以蹲下来,以平和的语气和幼儿交流;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教师参与进去,与幼儿以朋友的身份相处,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如果幼儿情绪出现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参考初期对幼儿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了解,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安抚,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尽快融入园中。

三、结语

帮助小班幼儿缓解分离焦虑,离不开教师、幼儿园以及家庭的共同交流合作。正确认识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现象,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