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性研究
2020-12-07涂晋艺
涂晋艺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望垭镇中心学校,四川 南充 637400)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一)把握课堂教学时机
教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潜能为教学目标,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做努力。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为中心,创新和实践为两个基本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具备主动性、创新性、互动性、探索性与终身性。
小学数学课堂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堂应具有实践性,而数学教学活动实践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以此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交流活动,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寻找数学,体验数学,深刻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性,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自主探索数学的热情。
教师可根据学生听讲的情况,提出相关问题,把握交流互动的时机,将讨论权利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理念,切勿墨守成规,学会灵活运用。如果教案中的问题学生们在自觉回答中已给出答案,就要随机应变,更换问题。
(二)把握课堂教学模式
讨论问题并不是走形式或走过场,而是要观察讨论结果,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例如教师提问学生、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学生提问教师,还有小组互动、全班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方法。
(三)把握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讨论虽然可以畅所欲言,但要在教师指导下合理、规范、文明的探讨问题,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讨论即研讨,可以使双方或是多方思维交流,找到数学价值的过程,对于思路清楚,观点明确的学生应给予肯定鼓励,还要特别鼓励那些后进生,提高其勇气、焕发其精神、激发其思维,让其与优秀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心思单纯、兴趣广泛、对于未知问题具有较强探索欲。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重视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创造思维。例如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既是教学难点又是重点。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小明到体育店买10个单价为100元的篮球。若你是小明,购买时会思考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积极参与其中。学生们踊跃举手回答10个单价为100元的篮球应给售货员的价钱、购买10个篮球应准备的钱数。当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例如,你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思维,进行恰当分析与点拨,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出问题,正确计算结果。在这样一节轻松愉快的数学课中,学生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又明白了知识的形成,还让其具备了独立思考的创新思维,可谓“一举三得”。
(二)积极探索开拓,激发学生创新观念
积极探索就是多思考已有知识,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发现多种解题思路。开拓与探索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基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推出合理、新颖、简便的解答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节课时,可设置“商店有20元的白皮球25元的红皮球若干个,问:小明有1000元分别能购买多少白皮球或红皮球?”的问题,学生在读懂题意后纷纷列式计算:1000÷20=50(个),1000÷25 =40(个)。通常情况下,此题已出答案,但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教师可让学生积极讨论、思考更多解题思路,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开拓其发展思维,培养其创新观念。
(三)趣味性练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通过一些趣味性题目,可以调动起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会更加敏捷灵活。例如,教师在教授“角的度量”这节课时,可让学生课前准备量角器,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分别挑选不同学生到讲台用量角器量所画角的度数。没有挑到的同学在数学练习本上自己画一个角,然后进行测量。学生活跃思维、交流讨论每个角的度数,此时,全班都会进入一种求知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小学数学看似简单,实则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推陈出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起创新信心、勇气和欲望,鼓励其多尝试、多动手、多动脑、多观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奥妙在于不断探索才能获得其中乐趣。教师要正确地引导,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敢想敢说,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