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07刘丽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刘丽

(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幼教中心,黑龙江 虎林 158400)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能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能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幼儿的入园适应,另一方面为幼儿的入学准备。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是否顺利,将影响未来社会性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调查研究发现,入园顺利的幼儿比入园困难的幼儿更能够学着自己独立完成最基本的个人自我料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入学会自己上厕所、会自己吃饭、会用动作或语言表达需求是最关键的准备能力,次重要的准备能力包括:有好的卫生习惯、会自己穿脱衣裤和鞋袜。因此,建立生活自理能力是帮助幼儿顺利衔接小学的重要条件。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信、自主和责任心的发展

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帮助幼儿提高自身责任心、自信心和生活技能,对幼儿一生的发展由积极意义。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自我照顾是十分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儿童能在日常生活中累积经验,逐渐掌握进食、如厕、穿衣、梳洗等自理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不但能学会自我照顾的能力,更可建立自信和责任感。幼儿在家中表现出的自己整理物品,帮助父母做卫生等行为,为日后责任心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幼儿的自主性中的功能性自主包含在生活中满足个体基本生活功能之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例如:会自己用餐吃饭、会自己换穿衣物、会自己刷牙洗脸等能力。因此,幼儿生活自理行为的表现,就是自主性的表现,如果给予幼儿自己动手照顾自己的机会,幼儿将能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到独立自主,不会凡事都依赖大人。

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养模式、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是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相关互动材料、班级群分享育儿文章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开展近距离观摩幼儿在园生活实录、家长开放日、填写问卷调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采取个例、小组式家访、家长约谈、建立家庭区域等方式,与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助力家长提升育儿观念的认知度。

(二)增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我们怀着“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的态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发展现状,适时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内容融入主题,或直接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以课程的形式展开,师幼互动,再结合孩子的个性需求进行有效跟进与指导,以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愿望和兴趣。开展角色游戏扮演,如我们是喜欢吃胡萝卜的“小兔子”,我们是大口大口吃饭的“大老虎”等;进行大带小、生生互动示范引领,如可到中、大班看哥哥姐姐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或邀请哥哥姐姐进班展示,也可让同班能力强的孩子与大家互动示范,引发幼儿间的学习、模仿,从而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正面引导、赞美鼓励,如老师多鼓励孩子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通过“你真了不起!”“我们一定行!”等激励性语言,让孩子充满信心和动力,为自己会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而感到自豪。

(三)运用生活主题儿歌教育,给予幼儿自主练习的机会

《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长给孩子喂饭甚至抱着孩子进幼儿园,有的教师替代幼儿操作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包办代替的原因之一是成人耐心不足,轻视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人的过度保护常常使幼儿失去锻炼、学习的机会,失去与周围环境互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2-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及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幼儿的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幼儿家长和教师在进行生活主题儿歌教育时,应关注和重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研究表明,家长给予的支持越多,幼儿的兴趣,坚持性越多。作为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减少包办代替,学会放手,选用适合幼儿的生活主题儿歌,在生活主题儿歌教育的过程中,多给予幼儿自主练习的机会和时间,鼓励幼儿在家自己完成穿衣、进餐、盟洗等自理行为,同时家长也应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作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他人,应抓住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期。重视幼儿生活主题儿歌教育的学习过程,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为幼儿创设与生活主题儿歌内容相对应的班级环境。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关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一日生活中创造让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及时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园与家长应该通力合作,共同交流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及时优化教养方式和培养途径,形成教育合力。

(四)家园同步事半功倍

家园目标一致、同步进行,能让幼儿在有序一致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习得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当然,这需要不懈的坚持才会卓见成效。如,为改善乱剥香蕉皮等一系列不雅的行为,我们会先介绍香蕉,说说香蕉的样子一一像月亮、像小船、像小桥;接着,和幼儿一起了解吃香蕉的好处,体验剥香蕉皮、吃香蕉,讨论形成大家认同的适宜做法,并抓住每一次吃香蕉的机会巩固练习,与幼儿进行“超级交流”;最后,将“剥香蕉皮”方法迁移到班级互动群,让家庭参与进来,在家给予孩子练习的机会,并尝试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增强其自信,激发其欲望,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

三、结语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的作用。小班是幼儿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的关键期,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