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研究
2020-12-07陈伟江
陈伟江
(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中心小学,浙江 诸暨 311800)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主要体现于存在的不足和已取得的成就两个方面。只有对现状进行了充分的把握,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进行更为恰当的课堂活动设计。
现阶段,学校学生中往往存在着“唯分数论”的错误认知,导致学生素质发展跑偏:考试能力得到过分强调,而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却主客观上遭到忽视。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求学生具备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应的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过度强调课程考试的结果,那么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技术和价值分隔开来,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信息利用认知和习惯。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以前学生素养的培育,现在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落实到了课堂活动中,且实施较好。他们认识到在小学信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能力、注重发展性评价的必然举措。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活动路径
小学信息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的落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必须要体现于具体的课堂活动设计中去。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活动实践中,以坚持学生主体性为原则,同时,要注重课堂知识的导入情节设置、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发展性评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途径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最终通过活动,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和数字化创新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信息技术知识
知识导入环节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境性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活动设计应重视知识导入情境的创设。
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的情境导入法一般有三种常见模式:一是虚拟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强调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把需要讲解的内容的音、形、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立体的可感认知;通过这种方式,即让学生可以很顺畅的进入到学习知识的场景中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进了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知。二是游戏情境导入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带有一定的枯燥感。针对这种情况,要结合小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设计一定的游戏,从而减轻学生的逆反抗拒心理;同时,这种游戏要体现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寓于课堂游戏中;从结果上来说,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交流互动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具体的实践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的一大优势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带领你学生参与具体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真正领悟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程度,从而让学生切实的在内心建立一个关于信息技术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
总而言之,课程知识的导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采用导入方法,从而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情境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的工具性手段。现阶段,教师讲课往往会陷入“唯书论”的误区,讲授方法也是照本宣科,往往不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上课效率难以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要根据所讲解的具体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具体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去,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注重教学方法搭配功能的发挥。比如要充分发挥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搭配应用:以讨论法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以演示法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更容易建立感知体系和认知归纳。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某种程度将会较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有利于提高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
(三)进行信息价值引导,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可知,社会发展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课堂是其重要的生活环境,课堂活动设计的价值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信息意识和社会信息责任的培养。在信息操作层面,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要注重学生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培养,提升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信息价值层面,要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信息的正确认知,对于信息的重要性形成较清晰的观念,同时要养成对于信息传播和加工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在学校和社会等多元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三、结语
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参与和社会发展等基本内涵,是学生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体现。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基础知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体现出学科特征和学生特征,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以创设导入情境为基础,以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为手段,以信息意识和社会信息责任的培养为依归,最终在学生、学校课堂和社会中形成一个关于核心素养的有机培养体系,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