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校共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2020-12-07赖育婷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赖育婷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大湾镇大湾中心小学,广东 清远 513000)

一、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对于大多数的农村教学班主任来说,虽然教学条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班主任所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原因,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可能会有性格上的缺陷,往往敏感自卑,这使教育教学陷入了窘迫的僵局,久而久之,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会消耗教师的热情,这就是目前在农村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而且在这种窘迫的状况下,大部分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责任更多的是在于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之外还受到家庭的影响,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无法接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和照顾,无法全面地塑造自身的品格。而且家庭教育的缺失会造成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使父母并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一味地提出要求会让学生更加排斥的反感学习。所以教师要有效地发挥家校共育的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使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充分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意识到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双方共同努力,为学生构建更和谐、更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家校共育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在家校共育的教学理念下,家长和教师都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家庭却往往不能给教学以助力,班主任经常面临的教学问题就是家长外出务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学生,造成学生在生活中长期处于家长缺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也难以有效地贯彻家校共育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利于农村学生的身心发展,使留守儿童成为当代教育界中的重难点问题。所以在这种教育现实之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所发生的重点事情记录下来,可以遵照时间线索,使学生的成长有迹可寻。教师为学生建立档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压力,从而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来改变教学策略,从而使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对于家长来说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可以使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从而意识到家长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调整心态,改变家长缺位的现实状况,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家校共育的教学理念在农村教学中得以更好地践行。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地区实现了普及,这更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密切的沟通,实现家校共育教学机制的展开。而且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家长即使不在身边但同样能够充分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之中,也帮助班主任突破教学困难,精准帮助。除电话外,很多聊天软件也可以用于沟通和交流,是帮助教师建立良好互动渠道的重要手段,如微信、QQ等,不仅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实现文字和语音的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家长拍摄与学生相关的短视频,使学生在校状况能够清楚的被家长掌握,实现更加深入的交流。在信息技术的配合下,可以帮助家长更加及时和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状况,同时使班主任在面临突发状况时可以及时获得家长的指导和意见,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耐心倾听学生心声

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习上给学生以助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生活中的行为也要引导和管理,尤其是在面对留守儿童时,教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而实现这一点也不能缺少家庭的参与,家长在学习帮助和班级管理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考虑家长的意见,从而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状况真正做到了然于心,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所发生的问题也能及时地进行指导,有方向、有策略、针对性、更具体地开展教学活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受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家校共育的教学理念对促进班主任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综合能力的养成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以有效手段与家长之间建立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生档案,使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明确自身的重要性,与学校共同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沟通渠道,倾听学生心声,使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全面、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