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2020-12-07欧阳丽萍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欧阳丽萍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车头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2100)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1],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有极大的比例,需要教师持续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作文生活化教学,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方式。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来写作。这样,学生写作就能言之有物,不会像过去一样,只能空想、瞎编,无法让读者感同身受,影响作文的水平。因此,教师要合理开展作文教学,组织学生积累生活化作文素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语言表达练习,抒发自身的情感,增强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小学生在写作文时都会遇到没有思路的情况,不知道该写什么,缺少阅历,大脑中没有足够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会比较空洞[2],没有具体的情感和内容,质量自然不高。语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指导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写作,从周围寻找写作素材,用有效的方法提取写作内容,让学生可以更高效地练习写作。

(二)有利于学生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

作文本来就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开展生活化的改革,能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语言知识的运用,实现对情感、思想的生活化表达,形成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表达形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学生作文需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化素材

在写作中,具体的素材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来源。教师指导学生将生活作为写作素材,不仅可以让作文更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可以让学生言之有物,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3]。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和交流生活的细节,不断积累各种作文素材,奠定写作的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落花生》一文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花生的情感,并让学生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分析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的例子,如白杨树的精神、太阳花的精神等,并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实现积累生活素材的目标。

(二)结合作文题目要求,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表达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生活化练习时,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生活化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会更灵动、更符合实际生活,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作文的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松鼠》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他们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选择一种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的动物作为仿写对象,利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这种动物的特点,从而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及提高。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表达自身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重视其自身情感的有效表达,改变过去小学生作文情感空洞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案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主旨,抒发自己的情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围绕慈母情深的故事,让学生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段落,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然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各种包含美好情感的案例,如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的埋伏点,忍受烈火烧身的痛苦,伏地不动,直到牺牲。教师要安排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情感的表达,提高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四)让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文写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发现,生活和课堂息息相关,很多课本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还有很多故事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主持人比赛、演讲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的形式维系亲情,运用多姿多彩的方式去留心生活中一切美好。

三、结束语

陶先生曾说过:“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生活是一切写作思想的源泉,也是写作课堂的根基。教师要将课堂和生活有机统一,学会感受生活,享受生活,提升写作。运用一切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领域,让课堂变得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写作知识和经验,在生活中提升语文素养,注重集体进步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个人发展,让学生学会扬长避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自身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