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0-12-07李鸿雁
李鸿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瓜里乡中心完小,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 541406)
教育相关部门正在不断变革小学数学科目,在农村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合作意识、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是其关键的目标。而小学生只有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才能够将其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拉近,并且通过学习其他同学的想法,达成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的良好习惯,确保数学成绩能够有效提升,同时,促使教师达成良好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一、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受到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活动方面,没有收获预期的成效。传统说教式、板书式教学方式,制约了小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养成,造成小学生无法对数学科目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而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拉近小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并且活跃大脑展开思索,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积极性、自主性,同时,能够有效达成培养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目标[1]。另外,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交际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由此可见,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学习,是保障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高效应用对策
(一)数学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农村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如果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则必须要亲身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对合作学习模式有更深层的重视,不会分散注意力。如果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向数学教师寻找答案,从而节省数学教师课堂之中的教学时间[2]。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之时,教师在讲解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后,可以将小学生做出小组划分,并且组织其来到操场,选取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为每一位小组提供一个卷尺,并且要求每个小组量出花坛的底与高,并且通过计算,得出花坛的面积,期间,教师适时为小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如此,能够促使小组当中的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动手操作与认真思索、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共同努力找寻答案,从而充分培养起团结合作能力以及数学素养,进阶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竞赛方式提高合作学习应用的有效性
针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感到有些乏味、枯燥,如果开展合作学习缺乏一定的激情,将会导致其丧失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这时,需要数学教师采取激励的方法,来将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强化。数学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布置竞赛活动,对最快掌握数学知识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小学生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探索答案[3]。例如:在开展《小数大小的比较》一课的教学工作之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跑步比赛得分的问题,随后,告诉各组小学生运动员的成绩,如小红是18.95秒、小明是20.47秒、小奇是18.33秒、小立是19.23秒,然后,让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分析等方式进行排序,了解前三名是谁,并且,为最早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知识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促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积极加入到合作学习当中,充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三)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活动进行期间,教师必须要让小学生能够对合作学习的乐趣有更多的感悟,确保其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模式,从而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小学生通过与同学展开交流、沟通,能够激发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例如:在开展《四则运算》教学活动期间,农村教师可以事先让每组成员从家带来100根牙签,随后,共同动手,将100根牙签拿出10根,之后,将剩余的牙签平均分为3组,然后,向每个小组提问:“现在每组有多少根牙签,你可不可以将等式列出?”之后,小学生通过小组动手、小组探讨等方式,首先得出100-10=90根,其次,平均分成三组得出90÷3=30,最后将等式融合,得出(100-10)÷3=30根。通过此方式,能够促使小学生充分掌握解题的整体思维,便可以衍生出多种的计算方法,促使小学生能够调动起学习的热情,更加准确的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而言,在开展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期间,充分、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小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数学成绩、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农村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认知与了解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所起到的重要意义、价值,才能够在今后开展数学科目的教学活动期间,更为合理、科学的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效维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达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进而达成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