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策略探究
2020-12-07吕芬
吕芬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铜钹山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4608)
小学阶段美术教学分为绘画、手工以及赏析三个方面。学生进行绘画是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手工能力就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赏析优秀作品是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动手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教学层面,教师能在这些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和学习其他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动手能力能让学生展现学生为主体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新思想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意义能否展现,很大范围内取决于美术教学的课堂质量。而课堂质量的高低主要由教师来决定,当前有一些教师觉得让学生知道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就是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美术教学活动上没有动手活动这一内容,大大降低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没有很好地将这个课程利用起来。
(二)对美术课程不重视
有些学校的小学美术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很多学生上美术课也不是很积极。但是美术教学是艺术类的教学,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教育,认为学好文化课才是唯一的出路,并不注重其他艺术类方面的教学,认为对学习毫无积极作用。这使美术课程缺乏发展的空间,革新发展也比较缓慢,有的甚至取消了美术课程。
二、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策略
(一)扩大学生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很多发明都是由想象开始创作的。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通过美术绘画等方式来进行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美术探索过程中寻找知识的力量,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老师可以使用实物演示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拿出实物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在老师的举止中明白即将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例如,在画一顶帽子课程学习时,老师可以展示几个不同形状和不同色彩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帽子的外形或材质,让学生制作不同形状的帽子,让学生用自己所挑的材质来制作帽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做出自己喜欢的帽子,而且还能在发挥自身的想象时,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帽子。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帽子,比如用塑料进行帽子制作,制作出更多有创意的帽子类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制作的帽子的功能、材质或者想法和创意,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增加手工课
对小学美术教学增加手工课程教学内容。绘画作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手工课程也很重要。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加手工课程,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增加手工课程会使课堂更有趣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在手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要顾及到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比如让学生动手造车时,先让学生照着车的模型来进行实物的制作,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改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让学生观看一些制作好的车辆模型,学习好的创作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车进行修改,提高学生制作能力。
(三)增加欣赏力度,培养动手意识
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生活实际,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认知程度来挑选有意义又能被学生理解的材料文本。欣赏好的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然后对美术缺点有自己的见解,在制作动手过程中能融入自身的审美观念。所以在小学美术课程学习中,教师要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绘画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这些不同的图画中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也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一些优秀的绘画,让学生欣赏,这样可以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可以更专注于课堂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制作,教师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想。
(四)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动手
教学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感受到美。
在现代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中有很多文化的元素。充分运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价值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动手能力在美术课堂学习中进行有效的培养,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综上所述,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