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保护与传承

2020-12-07黄中海

魅力中国 2020年45期

黄中海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文化馆,湖北 襄阳 4415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一个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家,必须培养新一代人去传承传统文化。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承方式也要不断地做出创新和改变,利用数字化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的目的。

一、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发挥数字化技术最大用处

数字化技术是指运用二进制通过电子计算机、通信卫星等设备,对信息进行表达、传输和处理的一种技术。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尼葛洛庞帝曾说过:“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同理,数字化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也可以打造出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国外早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做出了实践,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好例子,这家博物馆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把藏品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博物馆首例。卢浮宫的收藏的艺术品大约有四十万件,但是展览出来让人近距离观看的只有大约六万件,剩余的三十多万件很难得到众人欣赏。为此,卢浮宫博物馆早在2004年开始就逐渐把馆内的藏品传到网上,同时还配有不同语言版本的3D虚拟参观项目。后来还运用了3D模拟技术向游客展示胜利女神像,免去游客佩戴特制眼镜的麻烦。根据这个案例,我国也可以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传到制定的网页上,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让观看者能够方便快捷地点击想看的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式也要相应地做出改变和创新,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优势将非遗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现代生活内容中去,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条件。

二、结合当代审美特征,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播非遗信息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每个朝代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独特审美。南北朝时期女子盛行“额黄妆”妆容,主要特点是“眉心浓黛直点,额角青黄西安。”到了明朝又盛行“”淡妆似无妆”的妆容。演变至现代,女子妆容可谓是各有特色,那么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特征,从非遗文化中寻找灵感,设计出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化产品,然后通过互联网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为非遗文化起到传播作用。比如近两年故宫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故宫去年根据历史和文物设计出了一套“故宫口红”,其外观设计中融入了清宫后妃服饰特点,无论是口红的包装还是雕花,无一不体现出故宫的非遗文化理念,这套口红一经推出,在发售的前四天就已达到十万多的销量。不止故宫,现代还有许多打着国产名号的品牌但都口碑不佳,为什么故宫能做得这么成功?因为故宫众多产品“爆红”的背后,是无数制作者对于故宫文化的深层挖掘再结合当代审美特征和消费方式,并引进了前沿“黑技术”3D打印,价格也觉得配得上产品的质量与内涵。因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定非要局限在供人欣赏的框架里,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实打实地设计出质量与文化意义并存的产品,拉近了人们对某些非遗文化的距离感,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三、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符合当代文化传播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为一种传承和保护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形式来看,非遗网站、数字博物馆以及数字出版物等等,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和企业等外力介入,主要以宣传和开发为目的,而大众对于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诉求很少得到需要和满足。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要想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就要符合社会的发展特点,采用数字化技术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播形式,使之随着时代的进步继续成长。例如近年来兴起的微信支付,传统春节发压岁钱的方式逐渐数字化,变成了微信抢红包,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为了春节内容之一。同样,在传统舞蹈和戏剧等方面,也在开始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高质量的舞台背景。比如南漳县的传统民间音乐《呜音喇叭》是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为起到传播的目的,可以对这类音乐进行声音和图像采集,再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发布到网上,供人们欣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好的地方特色文创产品能将地方文化推向世界。加大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介,是文旅融合的有效体现,是旅游快速发展的助推剂。还要争取政府支持、专业团队策划对各个地方国家省市县非遗项目的文化创意研发,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慢慢减少。非物质文化需要一代代人作为载体去继承并发扬,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将非遗文化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不仅能对非遗文化起到保护作用,还能达到传承和创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