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之侠义文化
2020-12-07
(河北省沧县旧州镇北关学校,河北 沧县 061723)
侠者古世有之,近世亦然,祖籍东光的霍元甲、沧县的大刀王五都是近代沧州武术界的爱国侠士。侠义精神已融汇到民族的血脉之中,侠义是沧州武林豪杰重要的武德品格。
武术选择了沧州,沧州也选择了武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沧州地处渤海之滨,华北大平原的腹地,地势开阔,北邻幽燕,南望齐鲁,是冷兵器时代大兵团作战的理想之地。据史载,自齐桓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64 年)援燕伐山戎以来,各朝各代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一带。《汉书·龚遂传》中说:龚遂担任渤海郡(沧州的前身)太守时曾张贴告示,命百姓“卖刀买犊,卖剑买牛”。这说明,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沧州人已有习武之风。
据专家考证,“武术”一词始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著的《文选》。其言“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即偃武修文。彼时的沧州,地处辽宋边境,燕云十六州中,瀛州(今河间市)在宋手中,鄚州(今任丘市)在辽治下,终大宋一朝,时时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志,战端频起。
蜿蜒曲折的大运河,在沧州境内长达250 多公里,是全国各设区市中流经最长的。至明代,沧州、泊头、献县等地已成为运河上的重要码头,这些地方也成为回汉民族聚居地,民族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据史载,沧州籍兵部尚书、侍郎约有近40 位,将军上百人。从贩夫走卒至出将入相者,沧州习武者之众,可以说是无以数计。
沧州十大武术名人
“国术馆之父”张之江 (1882—1966),字子姜,盐山县留老人庄(今属黄骅市)人。张参加北京政变,配合了北伐胜利进军。张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1928 年,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1933 年,由中央国术馆主办国术国考。1933 年和1936 年,两次率团分赴东南亚等地做武术表演,对武术的宣传卓有成效。
大侠霍元甲 (1868—1910),字俊卿,祖籍沧州东光安乐屯,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霍元甲融合各家之长,自创“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霍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并在比武中不战而胜,1910 年6 月,霍元甲在上海成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体育团体——精武体操会(精武体育会前身)。
大刀王五 (1844—1900),真名王正谊,沧县人,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术大师齐名。王侠义心肠,非常爱国。他护送过因为直谏被革职的御史安维峻,还与谭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WX 变法”失败后,谭被捕,王得知后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后被谭拒绝。后“WX 六君子”被斩,王冒着生命危险为谭收尸。
豪杰佟忠义(1879—1963),沧州市西门里人,字良臣,与王子平齐名,被誉为“沧州二杰”。佟把蒙古摔跤、祖传擒拿和六合拳法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佟派技击术。民国21 年,全国武术比赛,佟忠义荣获六合门第一名。佟忠义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他编著的《中国摔跤法》一书被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千斤神力王”王子平 (1881—1973),沧州义和街人,曾任中国武协副主席,第一届全运会武术表演赛总裁判长。1919 年,在北京王子平力挫号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儿。1921 年,在上海万国竞技场吓跑美国人沙利文等人。1923 年,王创办中国武术社。1928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长,后任副馆长。
铁壮士丁发祥 (1615—1694),孟村人,祖居丁庄子,后迁孟村镇。丁为人乐善好施,性格沉静内向,有隐士君子之风。康熙十五年,俄罗斯两个大力士来华,在北京摆下擂台,视炎黄子孙如草芥,并连伤我国数名拳师。丁飞身上台应擂,几个照面就将二人打翻在地。丁发祥连挫敌手,为国扬威,群情振奋。
神枪李书文 (1864—1942),沧县(今盐山)圣佛镇王南良村人。俄国拳王马洛托夫来京设擂,京、津两地武术名手均败。李上台将马洛托夫击下擂台,宣统赐金佛以示嘉奖。李书文40 年行走江湖未逢敌手,成一代宗师。其弟子霍殿阁、刘云樵、李玉海均名震中外。
“燕子”郭长生(1896—1967),沧州市马道街人,因郭行拳过手出手不见手,人过一阵风,故誉以“郭燕子”。1928 年,在中央国术馆教授苗刀,在第一届全国国考,以不败记录打入前十七名最优者行列之中(这十七名因故没往下再打)。郭编创了“二路苗刀”、“苗刀进枪”等优秀套路,还与马英图共同修改编创了“劈挂拳”和“疯魔棍”等套路。
八极初祖吴钟(1712—1802),盐山后庄科村人,初创开门八极拳。雍正十三年,吴钟独闯少林,凭一杆大枪,连闯三门,诸多暗器,一无着身,被镇寺钦差官赞为“吴神枪”。吴钟还曾独身三进福建泉州少林寺,夜闯罗汉堂、巧得鱼谷鞭。时有“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之谚。
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1886—1942),南皮小集村人,霍拜李书文为师,系统学习八极拳和六合枪。后行走江湖,期间和许多武林高手比武过招,都以高超的武艺战胜对手,但又不伤对方情面。武术界朋友都敬重其人品武艺。
沧州武术,经过千年的时光淬炼,历久而弥新,愈加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武者,侠也,本是行走四方、行侠仗义之术,却能在沧州这片热土上落下种子、生根发芽,继而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成为这座古城独特的地域文化标志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武健泱泱乎有表海之雄风”,古人对沧州武乡这句文采斐然的生动描述,如今读起来仍让人热血澎湃。